如果是真的高人,能幫他調養一番當然最好。
要是個騙子,他也能幫自己的孫子把把關。
其他人知道了中和子要入宮陛見自然是羨慕不已,就連他的徒弟元貞也有些失態。
不過中和子依舊云淡風輕,似乎根本不在意,安排了元貞布置房間,跟著朱瞻基一起回宮。
進了東華門,劉承徽是沒有資格去見朱棣的,只能先回宮。
來到這個帝國中樞,哪怕中和子再云淡風輕,這個時候也有些好奇,四周觀望了一番。
朱瞻基心想,小樣,再高深也不過是一個人,還沒有成神啊!
他不是看不起中和子,只是覺得他這副高人做派有點太裝逼了,比自己這個太孫還裝逼。
來到這個時代第一次被一個老頭奪走了關注,心里有點不服氣了。
兩人相見后,朱棣也直接詢問了中和子的底細,這個時候,朱瞻基也才知道這個老道士竟然還有俗家名字,姓徐,字靜之。
惠州天寶觀也是唐代就興建的大道觀,他在道錄司里面也有登記,只是并沒有注明老道精通醫術。
老道推卻不過,也給朱棣把了脈,指出了他身體的一些小毛病,給他開了兩個養生的方子。
隨后的閑聊,兩個人談到了道教的興衰,佛教的興起,竟然越談越有興致,頗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吃過午飯,朱瞻基就被朱棣趕了出來,讓朱瞻基感覺自己的爺爺似乎又沒安好心了。
利用道教打壓佛教,是大明建國以來的基本國策。
但是朱瞻基卻認為不能簡單地利用道教來打壓佛教,這在歷史上已經證明了沒用。
這是因為佛教善于學習,善于融合,善于放低身段,更善于蠱惑人心。
而道教要不是那些裝神弄鬼之輩,要不然就是一副世外高人做派,不屑與俗人相處。
在教義上,佛家講究入世,講究忍讓,追尋來生。這些都是虛無縹緲的,也能讓人期待。
但是道家講究修煉己身,講究出世,自然競爭不贏佛教。
想要抑制佛教,只能依靠行政手段,政府管制,軟硬兼施。
過于依靠道教,只會又把道教給養大。
不過這個時候,他對這些還不能插手,所以只能任由朱棣作為。
他只希望,中和子不要忘記了自己來京城的目的,早點拿出防治瘴氣有效措施。
年底他就要出海,還等著更好的藥方呢!
現在世界各地瘴氣肆虐,沒有好藥,他許多地方都不敢去啊!
不知不覺回到了興慶宮,朱瞻基一時之間也有點意興闌珊,決定給自己放個假,在宮里陪陪幾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