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笑道:“許柴佬已經做的很好了,我們只需要加大對他的扶持力度就好。”
許柴佬雖然作為巨富,傳授當地土人農漁工商先進技術,大興造船、紡織、制陶、種茶諸業,但是他的力量有限,即使有這些技術,也都只是初級的加工工藝。
這一點是符合大明的利益的,因為這種初級的技術恰好是將這些土人拉上大明這條船的手段。
只有讓當地的土人學會開始享受,他們才能知道大明的絲綢比土布更舒服,才能知道大明的茶葉比呂宋的茶更香,才能知道大明的瓷器比粗制亂造的陶器更精美。
朱瞻基要做的就是加大對技術輸出的控制,一些先進的技術不能傳授給他們,然后就是加大對許柴佬的扶持,增強他自身的武裝力量。
所以,他要求孫林他們針對呂宋的實際情況,做出一份計劃,爭取將呂宋島的土人們都綁上利益環節,讓他們甘心情愿被大明利用,成為大明發展的基石。
這可比大明勞師動眾地發動戰爭要劃算的多。
如今世界處處都是地多人少,道路崎嶇,即使發動戰爭,他們往山里一躲,想找他們都不容易。
西方各國對世界的占領,充滿了暴力和殘忍,其實這主要是他們人數太少的原因造成的。
在征服美洲的過程中,他們的人數根本不能控制當地的局勢,為了安全,他們只能殺殺殺。
但是大明的人數要多的多,完全沒有必要利用這種極端的手段。而且,東方的儒家文化雖然會消磨掉人的脾性,但是在統一思想,教育潛化方面,有著非常大的優勢。
所以,恩威并濟才是正道。
當然,這并不是說就不用使用暴力,最少在南洋這些已經認同了大明高高在上的民族面前,不需要動用暴力手段。
至于那些不服從大明統治的民族和部落,自然要從肉&體上把他們消滅。
傍晚時分,大明的艦隊已經抵達了后世的林加延海灣,但是因為船隊龐大,大部分船只都不能靠近海岸,只能分散開來,綿延了數十里。
天色已晚,也不能靠岸,所以朱瞻基的旗艦并沒有靠岸,等待明日天亮再靠岸。
不過,一艘傳令船接上了岸上迎接的許柴佬和一幫土人的部落首領,來到了朱瞻基的旗艦。
這里面,就要屬今年已經五十歲的許柴佬最為激動。
許柴佬的祖籍泉州晉江深滬鎮,其父在朱元璋大力打壓大食商人期間趁勢而起,積攢了不少家底。
但是后來朱元璋施行海禁,已經嘗到了甜頭的許家人舍不得放棄南洋貿易,就以許柴佬為首,直接帶領一支船隊以呂宋為據點,繼續發展海貿。
永樂三年是許家的轉折點,他因在呂宋聲名遠揚,頗具聲望,他被鄭和任命為呂宋總督。
雖然這個職位在大明的官場序列里面并不被承認,但是最起碼有了一個官方身份。
有了這個身份,他就能無所顧忌地返回福建,并且從福建帶來了更多的人和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