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著印度洋上的海風,能夠到一個充滿人氣的異域,見識新的世面,一群女人都顯得非常興奮。
她們畢竟都還是十六七歲,甚至是十三四歲的孩子,還是喜歡繁華的喧鬧。
后世有許多自認特立獨行的人,自認為喜歡遠離塵世的僻靜之地,但那是在有網絡,有食物的環境下。
真讓你什么都沒有,住土坑,窩棚,自己種糧,種菜。天天見不到一個人,了解不到任何外界信息,恐怕沒有幾個人能受得了。
在柯枝的歡迎儀式,比之前的任何一次都要隆重,因為這是大明皇室在西洋的第一次正式露面。
這不僅關系到了大明的臉面,更關系到了整個印度次大陸的局勢。
所以根據事先得到的消息,除了有幾個因為國主太老,或者太小的國家只是派了代表,其他城邦國都是國主親自過來。
當然,來的主要是南部的城邦國,北部地區因為受到了德里蘇丹國的影響,并沒有派人過來。
反倒是德里蘇丹國,派了一個很大的代表團前來歡迎。
朱瞻基對這里的情況比誰都要了解,很清楚現在的德里蘇丹國就是帖木兒國的傀儡,他們這是在故意給大明下眼藥。
朱瞻基也曾征詢了屬下們的意見,要不要懲罰他們一番,但是后來被勸說打消了這個主意。
首先,哪怕是從孟買登陸,距離德里的距離也有兩千兩百里,按照現在正常的行軍速度一天五十里算,這一趟光是來回就要走八十天,更別說還要打仗了。
其次,朱瞻基不能把什么事情都干完了,朱棣現在一門心思想要討伐帖木兒國,這是他想自己干的,要名垂青史的事業。
朱瞻基插手進來,打敗了還好說,朱棣會興致沖沖來替他報仇。要是打了勝仗,朱棣還會惱火他。
你一個當孫子的,不老老實實,光跟自己的爺爺搶功勞,還想不想混了。
所以朱瞻基決定好了,這次他要做的就是了解西亞的各處地形,為未來的戰爭做準備,而不是搶功勞。
只要對方不惹他,他也就安分一點。
這次出門,他的主要重心是在歐洲,要把歐洲那幫土包子,膽氣打寒,并且不能讓他們發展航海業。
旗艦終于穩穩當當地停靠在了海灣內南島新修的一個碼頭處,站在船頭居高臨下,可以清楚地看到距離碼頭不遠,就是一片金碧輝煌的宮殿式建筑。
由于朱瞻基格外重視綠化,這座宮殿雖然主要是磚木結構,但是依舊保留了大量的樹木。
在印度人看來,只是為了歡迎一個王子的到來,就修建一處宮殿實在太奢侈了。
朱瞻基無心解釋這是為過兩年朱棣的西征做準備,這樣讓他們誤會,更能顯示大明的輝煌。
九聲禮炮聲畢,旗艦也停靠穩當,以王景弘為首,率領著印度南部的各大藩王跪拜三次。
朱瞻基顯示排場的那架龍輦在先前抵達的船上,這個時候已經擺在了碼頭邊,八匹駿馬在馬夫的安慰下,等待著啟程。
天子龍袍是五爪金龍,朱瞻基身穿的龍袍雖然看起來跟天子的一樣,但是只有四爪。
還有一處區別就是冕。天子冠冕有十二旒,而朱瞻基戴的是九旒冕。
隨著朱瞻基的下船,船上的皇室龍旗也被降下,九十九人的儀仗隊也都肅立下方的紅毯兩側,等待著朱瞻基的到來。
現在的紅毯當然不是地毯,而只是紅綢,絲綢雖然貴,但是對大明來說不算什么。
但是那種密織的毛毯,對大明來說才是奢侈品。
這個紅毯可不是誰都能走的,除了朱瞻基和宗室子弟,也就他的妃子才能走。就連鄭和,迎接他的薛祿這樣的副帥,也不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