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信拜伏了下去,大聲道:“臣四月北風停下,就親自率隊前往東洲,這一次,不將東洲探個清楚,臣誓死不還。”
朱瞻基這才暗暗點了點頭說道:“你去尋候顯吧。這次東洲探險,將以候顯為首。第二艦隊抽調一萬五千士卒,另有南疆抽調一萬士卒,孤這次要你們將孤所有想要的東西都給孤帶回來。”
易信楞了一下,他沒有想到這次要探險的規模如此之大,這簡直都跟鄭和下西洋的時候的規制一樣大了。
來不及細想,他就叩首道:“臣遵旨。”
阿拉斯加的金礦,美洲的銀礦和金礦,現在都不是朱瞻基想要的。朱瞻基想要的是玉米,是土豆,是南美的橡膠樹。
糧食危機現在并沒有爆發,但是現在全憑人力耕種,一個人最多不過能折騰十幾畝地。
糧食越高產,工作效率也就才越高。
更重要的就是橡膠樹,如今蒸汽機已經發明了出來,機械的發展也越來越復雜,橡膠已經成為了目前制約大明工業發展的瓶頸。
現在大明的馬車都還是木制車輪,因為沒有橡膠的緩沖,車輪極易損壞,而且載貨量突破不了四千斤。
但是如果有了橡膠,制作出來輪胎,用鋼鐵來做輪轂,載貨量能輕易地突破萬斤,甚至十萬斤。
后世的卡車能輕易載重五十噸,甚至超載七八十噸,雖然現在的技術不可能制造出耐磨輪胎,但是五噸還是輕而易舉的。
在二十世紀,輪胎被廣泛應用的時候,就能輕易承重五噸以上。
有了橡膠,將蒸汽機安裝在汽車之上,能輕易地將大明邊疆的距離拉近,對穩固大明的國防,有著重要的意義。
“起來吧……”朱瞻基掃了一眼易信,這才又望向了孟瑛,溫聲問道:“宗壁可有揚帆四海之心?”
孟瑛是孟子之后,他跟其父孟善都是大明樹立的典型。
他們父子雖然也曾經上了戰場,并且表現不錯,但是將他們養在京城,比讓他們在外征戰更有意義。
所以孟瑛今年雖然才三十八歲,但是只是被朱瞻基安排了一個顯赫的副職“養老”。
聽到朱瞻基這樣問他,他雖然是武將,卻長揖說道:“臣更愿隨陛下西征,望殿下恩準。”
朱瞻基搖頭說道:“大明武將如云,不缺宗壁你一人。既然皇祖沒有點你隨軍,孤也不好自作主張。不過今年運往南洲的補給,也快要啟程了,若你有意,我可命你為帥,前往南洲換防。”
其實不僅僅是南洲,就連西洋的軍隊換防,今年也應派出了。
朱瞻基回來因為在蘇伊士的耽擱,就用了一年多,去又要一年,這一來一回就是兩年多,等派去的艦隊到了歐洲,那里的士兵已經駐扎了三年多了。
但是因為今年為了西征,如今將海軍大部分閑余船只都征用了。而大明海域不能少了海防,還有跟南洋,東瀛的貿易不能停。
更重要的是,朱瞻基目前手里沒有閑余兵力,所以只能讓歐洲駐守的士兵多守一年,他這邊訓練出一批士兵,明年春節后,就出發到歐洲去。
朱瞻基也不怕他們會有被拋棄的感覺,因為朱棣西征帶去的海軍,會及時前往蘇伊士,將這個消息傳遞過去。
大明絕對不是沒有士兵,但是那些地方衛所的士兵,的確不敢信任。用他們這些士兵,還不如用新兵。
但是這些地方衛所的士兵也不是毫無作用,他們種地,修工程都是一把好手,用他們去開發南洲,絕對是人盡其才。
孟瑛沉吟了一會兒,才回道:“臣愿前往南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