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水泥的發明,讓這座寺廟的建筑變的極其順利,大部分建筑早已建成。
但是這座寺廟的重中之重報恩寺塔,如今卻遇到了極大的困難。
這主要是因為朱棣要求整座塔不使寸木,內外全部用各色琉璃構件銜接而成。
這座塔為八邊形,共九層,通高78.02米,相當于26層樓房的高度。
琉璃塔所用的各種琉璃構件幾乎每件的形狀、尺寸、顏色和紋飾都有差異,因而制作和燒制極為不易。
不要說這個時代,即便是后世,用琉璃構件來建造一座這樣的高塔,連樓梯扶手都是花紋契合的琉璃,可想而知有多艱難。
朱瞻基是實用主義者,他雖然知道這座高塔代表的意義遠不僅僅是一座建筑,但是這樣的勞民傷財之舉,他其實不贊同的。
一座十萬人的體育館,耗資才二十萬兩,幾年都能收回成本。
而這一座高塔,現在花了一百多萬萬兩,建成依舊遙遙無期。這種皇家建筑也不可能像后世一樣來收門票讓人游覽,建成之后別說收回成本了,光是維護每年又要耗資無數。
但是這是朱棣的要求,他也只能配合執行。
困難還是在構件的燒制上,燒出來的琉璃每一片的顏色都有要求,總共幾十萬份琉璃構件,這個工程的難度是非常巨大的。
聽說燒制琉璃的經費又花完了,朱瞻基嘆了口氣,也只能又撥銀二十萬兩,讓工匠們繼續燒制。
這件事可不能停,這是政治任務,樂意要照辦,不樂意依舊要照辦。
紛紛擾擾的大朝會在午時二刻,也就是后世的十一點半,終于結束。
經過了近五個小時的長時間商議,每個人都顯得有些疲憊不堪。
朱瞻基還好,還能坐著,其他人都只能站著,那些六七十歲的大臣們,一下子站將近五個小時,許多人都顯得很痛苦。
更讓人難受的是,朝會期間是不能上廁所的,否則就是失儀。大臣們為了不上廁所,只能不吃東西,不喝水,這樣下來,能不難受嗎?
看到幾乎所有的大臣一散朝,就匆忙地向著武英殿演武場那里的廁所跑,朱瞻基忍不住露出了一絲笑意。
他又在考慮,等體育館建成了,以后是不是也再建一座議事大殿,讓所有大臣大朝會的時候,也能都坐在那里議事。
不過這是后話了……
散朝的時候,他留下了大明銀行總督陳瑄,戶部尚書夏元吉共進午膳。
關于西北的賑濟,不管是戶部,還是銀行,都需要全力配合,朱瞻基可不想因為哪一方拖了后腿,激起民怨。
何況,如果因此耽擱了西征,那才是麻煩。
(用八千字一章詳細寫一番大朝會,以后這樣的描寫不會再多寫,太啰嗦。而且每次大朝會都是議事眾多,不可能一一描寫,大概明白是怎樣一個過程就好了。以后還是就事寫事。謝謝大家的祝賀,也祝愿大家的母親都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