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退變成了逃亡,瘋狂逃竄的帖木兒戰士現在唯恐落在后面,成為大明人的靶子。
這種爭先恐后的逃亡,已經完全亂套。
除了最開始回撤的中軍大陣,其他騎兵完全失去了指揮。
從日真到泰拉巴特這不到二十里的肥沃農田,到處都是亂作一團的戰士,那些失去了馬匹的戰士,如今只能祈求安拉的保佑了。
這不是戰斗,這是屠殺。
客觀評價,沙哈魯是一個不遜于帖木兒的統治者。
帖木兒一生征戰,在武功上的確值得稱贊。但是他是一個破壞者,帖木兒國除了武力,國力并不強。
因為是半游牧民族,所以這種國力的虛弱,被強大的武力掩蓋。
沙哈魯卻是一個建設者,在他的帶領下,帖木兒國后來被稱作哈烈國(赫拉特原本譯作哈烈),成為了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強大國家。
在原本的歷史中,沙哈魯當政四十余年(1405~1447)。
他除統一領土和平息各地叛亂外,把主要精力投入國內建設,以恢復其父征戰時帶來的破壞。
他采取措施發展農業、手工業和商業,修建灌溉工程,開辟新商道,遍設驛站,重建和新建主要城市,使得當時的波斯和阿富汗經濟繁榮。
在文化領域內,他創造了所謂的帖木爾文藝復興,即波斯文學和藝術的黃金時代,赫拉特和撒馬爾罕成為帖木兒文藝復興最燦爛的中心。
也是因為他的努力,綠教在中亞的發展欣欣向榮,以后的幾百年,都沒有任何一股勢力能夠對他們形成威脅。
直到幾百年后的歐洲人入侵,才改變了這一趨勢。
但是這一世,他遇到了一個先知朱瞻基。
擁有先知能力的朱瞻基,當然不會坐視自己的國家旁邊雄起一個強國。
所以他故意將朱棣的目光吸引了過去,以生前身后名,千古留名吸引了朱棣對這個還沒有徹底穩定下來的國家進行了致命的顛覆。
新式火槍,新式火炮的出現,改變了戰爭模式。也讓沙哈魯這個后世的賢王,見識到了世界的變化。
他已經落伍了,他原本引以為豪的強大騎兵,現在連大明步兵的陣營都沖不進去。
那么,他們還有什么?
面對大明,他們什么憑仗都不復存在。
所以,他的命運注定了只有一條,那就是失敗。
泰拉巴特不能再進,因為這是一座農業城市,一個交通樞紐,卻沒有堅固的城墻。
沒有城墻的依靠,沒有投石機的威懾,這個城市即使固守,也在大明人的攻擊下堅持不了太久。
見識到了大明人的火力,他們已經完全膽寒。
所以,雖然大部分士兵逃進了泰拉巴特,但是沙哈魯卻帶著他的精銳騎兵,直接向赫拉特逃竄。
一邊逃跑,他還一邊吩咐下去,將散步在赫拉特周邊的軍隊,全部撤進赫拉特。
在野外,他們已經沒有任何信心能對抗大明人,除非他們也能有火槍。
這一場戰爭只是打了兩個時辰,但是追擊卻用了整整五天。
因為泰拉巴特成立逃進去了太多的戰士,所以大明并沒有肆無忌憚地直接進攻赫拉特。
在進攻赫拉特之前,他們首先要拿下泰拉巴特,要奪取這里的糧草。
而且,帖木兒人的部落遷移,在赫拉特四周,有著眾多的部落。這里有著無數的馬牛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