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也應聲道:“應是如此,我與殿下同庚,我幼年來時,那時殿下尚小,自然不曾參政,這些改變,都是他參政以后所為。”
一行人懷著震撼靠岸,岸邊已經聚集了一大幫幫閑和來接船的下人。
杜耀祖家中在京城有份產業,與他交好的幾個同窗,都已經說好了住在他家。
但是于謙這邊,他們還沒有從錢塘出發,其實也已經安排好了住的地方。
如今的兵部尚書方賓也是錢塘人,當初揭榜之后,方家就設宴款待了錢塘中舉的學子,并且每個人都奉上程儀,只要參加春闈,就能到方家借宿。
如今這個時代,同窗,同鄉,同屆,這都是官場最密切的關系。
方賓貴為兵部尚書,也是學子們想要高攀,卻沒有門路的大人物。
只是為了跟他拉上關系,也沒有人會拒絕他的好意。
杜耀祖他們有人來接,還想帶上于謙跟他們的書童四人,卻遇到了事先抵京的錢塘同窗康順來接。
康順他們九月就已經來了應天府,一直在京城廣交好友,共同進學。于謙也想跟他詢問一下京城形勢,就跟杜耀祖互留了地址,改天再見。
康順他們來了四人,再加上于謙和王乾,今年他們錢塘縣就有六個學子中舉。
闊別了一個多月,一幫好友也格外親熱,一邊說笑,一邊幫兩個書童搬下了行李,出了碼頭。
碼頭外的廣場上,停滿了各種各樣的馬車和牛車,人力車,不少人都在拉著生意。
康順幫兩個書童叫了一輛馬車,將于謙他們兩人的行李全部放了上去,遞給了車夫二十個銅板說道:“將行李送到太平坊方尚書府右院。”
于謙要付錢,卻被康順攔住。“今日廷益賢弟抵京,我們幾人來迎接,自然是要你破費的。這點車錢就不要爭了……”
付了錢,他又打發了兩個書童上車,跟于謙說道:“尚書府雖然也不會少了我們的吃食,但是畢竟不會大魚大肉,最近一些時日,嘴里淡出鳥來了。讓兩個書童先回去,我已經吩咐了我的書童,會招待他們,你不用擔心。”
兩個書童都是初次離開家,雖然來了京城很興奮,但是一來就要跟主人分開,都有些心虛起來。
于謙問道:“今日初來乍到,不去跟尚書府說一聲,豈不失禮?”
康順笑道:“方尚書如今人在西北,尚書府內眷不好打擾,如今只有一個管家在,我們出門的時候可是聽說了,管家今日也要去看蹴鞠賽。”
另一個錢塘學子趙舒成從懷里掏出了幾張票據笑道:“你們今日運氣不錯,剛好遇到了蹴鞠大賽開賽,而且還是在新建成的競技場舉行。據說今天殿下也會出席,如今京城一張高臺票都賣到了十兩銀子。”
于謙還沒有什么感覺,但是王乾忍不住為之咋舌。十兩銀子,這是多少百姓一年都難得攢下來的,如今卻僅僅是一張門票錢。
于謙問道:“不是說競技場能坐十萬人嗎?這門票賣的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