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一切安定,他的這些孩子們,縱然他對他們放縱了許多。但是他們每個人的身邊跟著太監,宮女,侍衛,都會勸阻他們不要打擾了自己,主要任務是完成自己的學業。
而他的后宮,孩子又比一般的皇帝多了許多,現在加起來一百多個了,要是每天都慶祝生日,他幾乎天天都有應酬了。
自然而然,他現在跟孩子們的關系就疏遠了許多。
車駕來到太平坊的時候,接到消息的黃淵已經帶著全家人等在了大門口。
這套房子是朱棣剛賞賜給他們的,原本屬于靖江王,由于朱棣現在限定藩王無故不得離開封地,現在京城的不少王府都被宗人府收了回來。
這也代表著,不歡迎那些藩王回京。
一去三年,黃淵比三年前瘦了一些,臉上的皺紋也多了,胡子更是長了許多。原本的小白臉,現在變成一個帥大叔了。
他獲封侯爵,他的母親韓氏也變成了超品夫人,見禮之后,朱瞻基親手扶起了老夫人,扶著她的手臂一起進了中門。
這個女人公正,待小妾,庶子一視同仁。堅韌,帶著一家老小幾十口,轉戰幾千里,追著丈夫流放的腳步遠行,早就傳遍了大明。
她在大明有口皆碑,朱瞻基對這樣的女人也敬佩不已,親手將她扶到了正院門口,讓她行了一個平禮,帶著家眷進入后院。
黃淵有三個孩子,大兒子十二歲就被朱瞻基特批進了羽林衛學學習,二女兒今年十歲,也變成了一個小淑女。小兒子是他離家之時才懷上的,今年虛三歲。
天氣炎熱,朱瞻基也不想進屋,讓人在前院的樹下擺了幾把椅子,就坐了下來。
“十八年你們出征,十九年孤好好收拾了一番京中的紈绔,將他們都綁進了軍營。當初,你的三弟黃波,五弟黃溪有秀才功名,逃過了一劫。這兩年,你父親為了軍中大事殫精竭慮,他們缺少管教,惹了不少是非,我看在你父親的面子上,倒也沒有收拾他們。不過如今你回來了,這件事就交給你來辦。一切以不讓老大人痛心為線……”
黃淵愣了一下,他倒是不知道兩個弟弟缺少管教,鬧出來的事情已經到了太孫面前。
他是個聰明絕頂之人,很清楚朱瞻基今日專門過來串門,不會只是為了他的兩個敗家兄弟。
“淵今晚就跟父親商議一番,給殿下一個滿意的結果。”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從十四年,你就跟著我,這六年多,從出使交趾,出海歐羅巴,又到西征帖木兒國,你不曾有過安生的時候。你且在家好生休養兩月,到了九月,你又要開始忙碌了。”
黃淵點了點頭道:“淵出征歸來之時,已經休息了半年,殿下如有所用,淵明日就回海軍報到。”
“倒也不至于這么急,南洲移民,也不會像戰時那么緊迫。”
聽了朱瞻基的話,黃淵向自己的親隨,也是他的堂弟黃清招了招手,黃清小步來到他們的旁邊,黃淵交待道:“將我書房第二個抽屜里面的黃色木盒拿來。”
黃清去后,黃淵才說道:“臣子西洋回來,就已經在籌劃移民事宜,也寫了一份計劃。雖然不一定全部符合殿下所想,但也能殿下一些啟發。”
朱瞻基笑著搖了搖頭問道:“移民之事,你認為最重要的是什么?”
“制度!”黃淵肯定地說道:“南洲臣也去過,那里遠離大明,如何讓宗室,勛貴,將士們過去之后,能嚴格按照朝廷旨意從事,是最重要的。沒有制度,又遠離大明,別到時候朝堂花費了巨資,卻還引得抱怨連天。更重要的是,絕不能讓人有擁兵自重之機。”
朱瞻基心中一動,又問:“那你對東洲又如何看?認為該如何化解眾人的移民東洲之心?”
這個問題黃淵顯然沒有想過,沉吟了一下說道:“臣對東洲不甚了解,不敢妄自評價。”
朱瞻基跟劉萬說道:“將東洲這幾年匯報的情況,還有這幾日上交的資料,明日匯總一份給福安候送來。”
隨后他有跟黃淵說道:“你先好好看看,然后再給孤遞帖子。到時候,你也好好跟孤說說,為何會不怕孤發怒,想跟陳家結親。”
(思路有點卡,下一章會稍微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