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販賣奴隸為例,在最開始的勢力劃分的時候,漢王府負責清剿東海岸的昆侖奴,而晉王府則是負責西海岸。
但是漢王府的勢力范圍越變越大,占據了中部西洲,勢力范圍已經衍伸到了西海岸。
在西海岸的桑海王國(尼日利亞),那里是昆侖奴人口最多的地區,為了搶奪在這個地區的昆侖奴,兩家王府之間起了不少矛盾,甚至好幾次都將官司打到了朱瞻基這里。
晉王府相比漢王府,與皇室的血緣更遠一些。
二代晉王朱濟熺和三代晉王朱美圭父子被朱濟熿曾經關押了好幾年,兩父子都是膽小怕事之輩。
他們在西洲之所以能夠發展起來,其實主要是靠了曹國公府李家。
到了第四代晉王朱鐘鉉,他雖然比父祖要強一些,但是晉王府的虛弱氣勢也不是他一下子就能改變的。
面對咄咄逼人的漢王府,他大部分時間還是會選擇息事寧人。
各家王府不同勛貴,勛貴子弟全部要在中洲長大,接受教育,但是藩王卻只能待在封地,只有得到圣旨,才能進京。
朱鐘鉉自小在西洲長大,總共只進過兩次京,見過兩次朱瞻基,他對朱瞻基并不熟悉,更不清楚這位伯父的性格。
藩王府與中樞的疏離是皇室有意為之,目的就是為了讓他們不能與官員勾結,成為隱患。
但是這也讓不少藩王因為不能清楚了解皇室的風格,往往變的膽小怕事,朱鐘鉉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以前面對漢王府,他選擇退讓,更多時候推出李家跟漢王府打擂臺。
可是這一次,朝廷似乎要對晉王府和漢王府動手,讓他就變的有些惶惶不可終日。
朱見深的到來,他猶如撈到了一根救命稻草,緊緊抱住了朱見深的大腿。
對朱見深來說,他沒有想到晉王府是這樣一副做派,他來了西洲,不僅被這個皇叔供了起來,對他更是言聽計從。
這個原本在他心里的威脅,似乎根本就無需在意。
在了解了解云在西洲的所作所為之后,他對西洲的局勢又了更清楚的了解,對這個干臣,也更加欣賞起來。
在晉州府朱見深只待了不到十日,就從陸路啟程,出發前往黃金城。
而在黃金城,已經出門超過一年的解云,也正等著朱見深的到來,然后徹底解決西洲的問題。
一開始的時候,他將漢王府與晉王府兩家的問題看的很嚴重,認為解決他們的隱患,可能會耗費許多心思。
但是等他真的來到了西洲,看到了這里的實際情況,他就已經把晉王府的威脅給去除了,只剩下了漢王府一家。
別的不說,直說晉王府占據的西洲南角和西南地區,只要黃金城的大軍出動,再加上出動海軍,晉王府就無處可逃。
而漢王府則不一樣,他們不僅占據了東海岸,還占據了西海岸,他們的地盤有四百多萬平方公里,只靠幾萬士兵,根本就不能讓他們完全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