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直到最近,她方才明了,那些她所以為的原因其實都不過是給姜家定罪的工具罷了。
其內在真正的原因恐怕僅僅只是邕帝是想滅了姜家的。
就像陳家勢大之時,邕帝或許也因為當初陳家殺害了自己發妻,還逼著自己取了陳家的女兒而痛恨陳家。
但裹在這其中真正的原因恐怕還是對于權利的爭奪。
回顧整個邕朝,一直以來都是外戚勢大,王與世家共治天下。
自從上上任帝王晚年聽信讒言,殺死了自己培養了幾十年的接班人后,王室便一直處于一種失控的狀態之下。
雖然后來他也終于意識到自己是冤殺了自己的接班人,可死去的人不能復生。而他也垂垂老矣,再沒了從前的雄心壯志,更騰挪不出更大的精力去精心培養下一任接班人。
偏偏幼子年幼,最后他能做的也只是臨終托孤,托了這幼子予了自己最信任的幾位輔臣。
而這其中自然也有他們姜家,只不過一朝天子一朝臣,尤其還是一個幼年皇帝,縱然他們初時沒有異心,卻也實實在在對王室的權利造成了威脅。
更何況幼帝也未能等到成年便早夭,自那之后四大輔臣便更是各生了異心,誰都想壓對方一頭,最后在這場存量斗爭里,老謀深算,且掌握著絕對兵權的陳家自然成了最后的贏家。
而他們姜家勢弱一些,加上之后子嗣人丁單薄,故而姜家雖然后來兒郎都算爭氣,但對陳家卻是根本構不成威脅。
加上當時的陳家正忙于應對另外兩家的挑戰,沒什么存在感的姜家自然便成了最后要收拾的對象。
幼帝去世,沒能留下子嗣,另外兩家便先一步擁立武帝時期諸侯王的后代為帝王,當時他們搶占了這個先機便更是視陳家為眼中釘。
不過他們到底沒能掰倒陳家。
反而是之后陳家聯合前太后將另外兩家扶持上來的傀儡帝王弄下臺。
之后又迎回了廢太子流落民間的子嗣,而那個子嗣,自然便是當今的邕帝。
也是這時陳家因為從龍之功而走向了鼎盛,可鼎盛往往便也是衰敗的開始。
陳家功高震主,不知收斂。
這位雖是從民間擁立回來的邕帝,卻也絕不是那諸侯王的兒子一般昏庸之輩。
一山難容二虎。
故而陳家這一次要挑戰的便再不是自己的同僚而是邕帝了。
偏偏老司馬已經垂垂老矣,新帝卻尚算壯年。
姜家在這二者的夾縫之間自然便再一次存活了下來,甚至作為棋子的姜家權勢不算小。
可如今邕帝已經滅了陳家了,作為棋子的姜家,還有價值嗎邕帝有可能留著一枚無用的棋子嗎
畢竟作為一個已經成熟的政治家,他能允許自己的臥榻之側容他人酣睡嗎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