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假趕緊轉移話題,他雖然敬重圣人后人,但再講下去,他真得不雅地就地睡著了。
公子假說道“我欲效仿孟嘗君,招才納士,興我魏國,但我有一個難題,如何辨別真正的有才者”
范雎心道,原來公子假的興趣在此。
這個世界,也是十分求才若渴的,大部分有才之人都會投靠貴族,成為幕僚,或者門人。
當然他們的上限也就這了,因為各國的制度使然,只有世家貴族才能封官進爵,而其他人的去處,更多的是成為貴族幕僚,或許有極個別例外,但這樣的人一共能有幾個
這樣的制度不好嗎
就這個時代背景來說,是非常好的制度,世家貴族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有他們恭維和力量,國家才會穩固,才會強大,普通百姓在他們面前,什么都算不上。
缺點是,寒門一生皆寒門,永無出頭之日。
所以商秧變法能在貴族很少的秦國成功,但在其他國家根本不可能,根深蒂固的貴族制度會成為變法者頭頂的斬頭刀。
范
雎眼睛不由得一亮,公子假這是送到他手上來了。
他原本還想著,這一次見公子假,正好將對方納入歸秦計劃之中,也擺脫魏國刺客可能的刺殺。
正想著用什么法子呢,公子假和楚國公子熊還有燕國公子丹齊國公子建都有所不同,他不是一個實干家,他更像是一個政治家,所以說服其他人的方法未必說服得了他。
沒想到公子假自己將他的理想和弱點說了出來,這不正碰到了范雎手上。
公子假邀請范雎,也不過是聽了他的一些傳聞,其實真沒有抱太大的希望,這個問題他已經請教了無數有學問的人,但大體都是差不多的思路和說法,并不能給他帶來新的想法。
公子假這人,有些變法者和改革家的感覺,而且希望步子跨得大,一步到位的感覺。
公子假繼續道“每個人對才能的看法都不同,我所接觸的人,在有些人的眼中是大才,而在有些人看來,不過平平無奇。”
“難道就沒有一種衡量的標準。”
范雎接口就道“衡量的標準自然是有的。”
公子假都愣住了,甚至有些不相信,若真有衡量的標準,直接按照標準來選人就行,哪里還需要什么游歷天下,遍訪名士,各國也不用花那么大力氣尋真才實能之人。
范雎正了正身體,說道“我這里有一套名叫科舉制度的選拔人才的新方法”
范雎所要講的科舉制度,正是那在現代人口中臭名昭著的那一套。
持續了上千年的制度,在幾千年后,被人口誅筆伐。
幾千年的人類智慧被踐踏。
而現代社會的所謂教學制度,難道不是在科舉制度上發展來的
我們可以站在時代的最前端批評這套制度,但不能傲慢。
科舉制度的目的是選仕,和現代教育為各行各業輸入工人的目的都不一樣,不能混為一談,來進行比較。
就春秋戰國,知識昂貴,識字的人都很少的情況下,使用科舉制度選拔人才,已經十分的優越和先進了。
公子假果然來了興趣“何謂科舉制度”
范雎開始講了起來“這是一套選拔官吏的制度,我們設置相應的科目,層層選拔”
有一種在整個國家撒網的感覺,一層一層的篩選,能通過這些篩選的,他不是天才也得是個人才,即便不是個人才,他總得有獨到的地方,總不可能通過這么多關卡的考核,還是和普通大眾一模一樣。
這套科舉制度還有一個好處,彰顯貴族的權力。
看看,所謂的人才,都是自己一個一個選拔出來的,這種掌握權力名聲的誘惑,是大部分階層之人都無法抗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