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樸自然質,天然無雕琢。這是十一郎從宮里聽來的。”
晏容時悠悠念出十個字“你不知情的時候,雁二郎夸你的兩句詩,在宮里已經傳遍了。”
“雁二郎在太后娘娘面前夸我”
應小滿懷疑地說“我見面就罵他,他反倒夸我你說這個人是不是腦子有毛病”
雁二郎生了個怎樣的腦子,正常人不得而知。
但太后娘娘當年在宮里身居高位,就是因為“質樸”。先帝曾經親筆賞下一幅字“恬淡不爭,質樸歸真”。至今掛在太后娘娘宮里。
總之,木已成舟。太后娘娘的口諭已經傳到大理寺。借著慶功宴的機會,要招這位“純樸自然質”的應家小娘子入宮覲見。
七月底八月初之前,應家也就走不成。
義母原本抱著阿織在屋里吃橘子,聽著聽著,嘴里的橘子都開始沒滋沒味,把窗戶推開半扇
“我們平民小戶人家,如何去宮里見貴人禮數也不知,怎么答話也不知。我家伢兒答錯了話,會不會被怪罪啊。”
應小滿在意的倒不是入宮禮數。她的心思并沒有被輕易轉移,還惦記著早點出發上路,早點回老家,路上莫捱雨雪雹子。
“七月底八月初,入宮和太后娘娘說完話,我們就可以出京了”
晏容時想了想“按常理來說,是的。但入宮覲見,會遇到各種意料之外的事。比方說,太娘娘娘喜愛你,想要留你住幾日。”
應小滿
義母緊張得連剝橘子的動作都停了。
晏容時接下去道“太后娘娘雖說平易近人,但宮里不是輕易住得的。真遇上了,還是能推就推掉的好。”
應小滿“怎么推直接說我不愿意,不太好吧。”
“唔,是不太好。需得委婉拒絕。過幾日我教你幾句常用的答話。”
晏容時想了想“慶功宴當日我也在宮里。雖說男女賓客不同席,我這邊拖住雁二郎,太后娘娘那邊的變數便少了七分。實在情形不對,十一郎可以過去幫你。”
事情如此定下。
晏容時這些日子忙得腳不沾地,這邊交代完畢,天色還沒全黑,他起身告辭。
應小滿把他送出小院外。
心里雖然下了決意,口口聲聲篤定地說“應家要盡快離京”,但周圍無人,晏容時提一盞燈照亮前路,燈下眼見著兩個并行身影走著走著,自然而然地越挨越近
等應小滿沿著清幽小路把人送出百來步時,已經手挽著手了。
“知道你義父臘月里過世周年,你想在墳前盡孝,我不攔阻你。”
晏容時左手提燈,右手攥著心愛的
小娘子,語氣和緩地勸說但冬日車馬難行,何時打算回京總得提前安排起來。”
應小滿答得很干脆“安排好了,肉鋪子門面的賃金給付到二月。”
晏容時遞來個啼笑皆非的眼神“這就算安排好了你帶著母親阿妹回老家去,把我扔在京城里過年”
應小滿“其實有打算的,就不知你”
話說到半途時,身后傳來一陣清脆的開鎖聲。
朦朧月色照亮附近一排清靜小院。兩名大理寺差役打開銅鎖,押解出小院里的晏八郎。
兩邊隔著百來步距離、兩邊都有燈籠,雖說瞧不清楚面目,但彼此相熟,憑身形都能認清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