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思考無果。
這些年,大皇子接觸更多的是禮部和工部,前者同樣尊崇嫡長子繼承制,自然要在明面上多多支持一下大皇子,而且別人還沒辦法挑出他們的錯來。
至于工部,兩年前大皇子奉命去治理水患,曾與工部的人共事過,就算是熟人了。
但他最想插手的還是吏部和戶部,這兩個才是拿捏朝廷命脈的地方,可惜兩個尚書嚴防死守,堅決不給他一點兒機會。
很難說這里面有沒有皇帝的授意。
因為之前已經放過大皇子臨死前的畫面了,所以屏風上的電視劇,放到大皇子被抓就戛然而止。
十一皇子卻因為有勇有謀,還不貪財,得到了皇帝的賞識和重用。
最明顯的就是,從貪污案之后,都尉府就正式成了十一皇子統轄的。
雖然他只是都尉府副指揮使,指揮使還是裴誠,但明眼人都知道,以后該聽誰的。
皇帝看到這一幕都有些詫異。
錦衣衛是完全聽命于皇帝的,外人無論如何都不能滲透進來,他居然能放權給謝昭真是匪夷所思。
莫非是這貪污案還有什么沒查清的隱情不成
皇帝沉思。
貪污案落下帷幕之后,排在前頭的兩個皇子都死了,短暫地安分了幾個月后,其他皇子終于也不甘寂寞地開始活動起來。
而掌管錦衣衛的小明,頓時就成了香餑餑,誰都想拉攏他。
本來吧,小明剛拿到都尉府的時候,幾個兄弟是有些忌憚他的,畢竟誰能想到,一直不聲不響的十一,辦起差來手段居然能那么狠,看來他本身就不是什么善茬。
所有人都在等著十一皇子掌控錦衣衛后,變本加厲地發威,他們好摸清這位十一弟的路子,見招拆招。
好在咱們小明穩得住,完全不管什么新官上任把火的老規矩,繼續穩穩當當地給皇帝辦差,老爹說什么就是什么,老爹不說的他連看都不看,比裴誠還好用。
升平樓內,眾人看向裴誠。
裴誠目不斜視,腰間刀鞘空著,也不影響他站得筆直。
他們再看向謝昭,謝昭正在摳衣服袖子,感受到眾人的視線,朝著他們翻了個白眼。
很難想象這兩個人是同一個路子的,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皇子們觀察了兩個月,發現咱們小明還真就是老老實實辦差,他們就放松警惕了,覺得十一之前不過是仗著父皇無條件撐腰,才敢那么剛,平時還是沒這個膽量的。
想想也是,跟自己等人比起來,十一除了父皇短暫的器重,和那百十來號錦衣衛之外,什么都沒有,哪里比得過他們身后的國公府,又怎么敢肖想太子之位呢不然到時候實力配不上野心豈不是很尷尬。
能當個都尉府副指揮使,他的前途就已經到頭了,不必多加忌憚,倒是可以拉攏一番,將都尉府一同收入囊中,那他們勝算就更大了。
聽到這番輕敵之語,升平樓里的人內心齊呼糊涂啊你們就這么把唯一的勁敵給放跑了
什么前途到頭了他前途可遠大著呢
但是眾皇子們努力了一番后發現,這十一簡直就是個木頭。
他不貪財不好享受也不愛美色,每日就在都尉府和皇宮當值,晚上回自己府里睡覺,日子過得和老九一樣規律且清苦,令人無法理解。
你說,他不貪圖這些表面上的東西,總該貪點權力吧比如趁機在錦衣衛里扶持個自己人,或者利用錦衣衛給朝中的官員羅織罪名,鏟除異己等等,都是有可操作的空間的嘛。
但是任由其他皇子們斗來斗去,小明就是在都尉府里穩如泰山,時間久了,皇子們被迫放棄,反正十一只聽父皇的話,別的什么都不參與,他們也懶得管。
而謝伯庭卻是越用越順手,一些不方便派其他官員去做的事情,全都一股腦塞給小明。
小明每天不得不到處奔波,同事從文臣到武將到工匠甚至太醫,哪兒有需要往哪兒搬,有時候連飯都吃不好,惹來不少人的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