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歲時淞園初見;十八歲時軍前別離;二十三歲書院重逢。
兜兜轉轉過了這么多年,三十歲的沐景序還是覺得,他的阿雪真的是這世上最最好看的人。
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
可是他的少年,一直在他身邊。
李文和慶正十年又參加了一次科舉,大抵是運氣不好,也可能的確不是念書做官那塊料,最后依舊沒取得什么好名次。
倒也不是不能捐官,只是他家畢竟在京城做生意,又和柯鴻雪一直有往來,就算再遲鈍,也隱約能嗅到些不同尋常的風氣,不愿意這時候往官場上鉆,索性回了家繼承家業。
他年紀也不小了,父母給他講了一門親事,姑娘姓陳,閨名清秀。
雖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倒也門當戶對,兩家小孩幼時見過面,后來再見一眼便定了情。
李小公子在臨淵學府找柯少爺坑的那些珠寶首飾,凈挑好的偷偷摸摸送去了陳小姐家的后門。
請帖送到柯鴻雪手上的時候,已經是慶正十二年的夏天。
王夫人的學堂選好了址,柯鴻雪去看過幾次,撥了些銀子,引薦了江南地區幾位大儒和先生,又另找了幾位當家管理生意的夫人和王夫人見面相商,便功成身退隱居二線了。
這些夫人也不一定全都成了親,有些同王秀玉一般,與丈夫和離后自己支起了個買賣;有些守了寡;有些自小就不愿成親,離了家庭,幾個姊妹住在一處,互相照拂著做些生意,之后倒也做得風生水起。
叫她們夫人比起身份,更是尊稱。
而她們聽見王秀玉要在這邊興辦女子學堂,也不知道怎地,竟不約而同地托了關系想跟她見一面,最好再送點銀子,將學堂辦得大一些。若是可以的話,還想問問能不能去自己老家也辦一座。
柯鴻雪一開始
來江南,就只是為了帶著學兄遠離京城那口吃人的深井,如今做完引路人,見王夫人他們搞得有聲有色的,便徹底當了個甩手掌柜不問事了。
沐景序倒是在州府領了差事,也不知道宿懷璟他們在京城怎么忽悠的老皇帝,去年來了江南之后沒幾個月,一道圣旨下來讓他做了欽差,也免得少卿大人在南方待久了,被人彈劾不司其職。
想看魚西球球寫的學兄今日脫馬甲了嗎第46章嗎請記住域名
柯家夫婦這些年都不怎么管兒子,某天心血來潮來了趟他們住的院子,看見沅沅在念書,王夫人在外面辦學堂,沐景序白日去州府點卯、晚上回來還要處理卷宗,當即心頭火起,把柯家在蘇州城的商契全扔給了柯鴻雪,讓他找點事干,別整天無所事事地拖后腿。
柯大少爺很冤枉,絲毫不覺得自己哪里拖了后腿。
學兄胃口這些年越發的嬌貴,好不容易養好了點的身子,一餐飯吃不好就可能會吐出來,還會胃疼骨頭疼。
他光是天天琢磨要讓廚房做什么菜哄沐景序多吃兩口還不重樣就花光了心思,更別提隔三差五地四處搜集名貴藥材、陳年艾葉,時不時替他家既矜貴又縱欲的三殿下泡藥浴、熏艾灸
柯鴻雪在江南這一年多,花樓沒去過,正經的畫沒作過幾幅,食譜背了個爛熟,老郎中宴請了三桌,醫書翻爛了數十本。
他自己一點病沒有,卻也快成大夫了。
但柯學博夫婦給他扔了幾條街的鋪子,他也不可能真的不聞不問。
李文和那封請帖送來的時候,柯鴻雪剛看完一本賬簿,打算去摘一串葡萄洗凈了等學兄回家來吃。
看見請柬二字的瞬間,柯大少爺那張俊美的臉莫名扭曲了一下;而看到最后李文和信里附上的一句也祝你和沐學兄百年好合,柯鴻雪臉色才好看了一點。
他也沒有很嫉妒啦。
只不過是李文和這個傻小子都要成親了;只不過是徐明睿家的丫頭去年剛辦了滿月酒;只不過是宿小七和容棠成親都三年了,一天天蜜里調油生怕別人不知道他們是一對。
他真的、真的、真的,沒有很嫉妒。
只不過是當天晚上沐景序回家,發現他家阿雪又在肚子上作了副畫,兩個小人牽著手穿紅裝,一起拜了天地而已。
僅此而已,真的沒有嫉妒。
真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