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無涯睜開雙眼,虛無的空間出現在眼前,這處玄書錄空間仿佛能一直維持現狀,直到千年萬年,甚至永恒一般不變。
距離他去往華夏也已一個月了,如今回歸,顯然是已經到了時限歸來。
在這一個月里,陳無涯在華夏的感受,不單單是那股落葉歸根之感,還有著對那個國度深度了解后的尊敬與認同,作為更貼近他的文化生活狀態的國家,比之日本要來的更加熟悉。
不僅如此,那個國家的歷史背景也與他曾經生活的世界要更加相似,雖然同樣有很多方面不同,但也同樣有些地方及其相似,簡直就像雙胞胎一般的存在。
只是歷史脈絡上,二者并不相同,而且名人事跡雖有相似,但確確實實是并非同一人,或許這就是世界的某種共識
陳無涯腦海里閃過這種念頭,其實穿越了幾個世界了,為何明明不同的世界,卻在某些層次上會有類同出現。
只是這種問題就算真的想知道,陳無涯也認為不是他當前能夠明白的,同樣,玄書錄為何能夠穿越這些世界的能力,以及選擇他的目的,他同樣難以揣測。
因此,這種問題也就是想想,若是真的深究,他恐怕就要陷入心障之中了。
即便對那個國家有些好奇,但他前去的目的并不是游玩,而是打算去搜集各種古學典籍,武學理念來提升自己的實力。
而且同根同種,理念貼近的情況下,他對這些武術、武學、技擊等知識的吸收,要比吸收其他武學思想的程度要深不少。
在這一個月也算是受益匪淺,可以說極大的拓寬了他在劍道上的認知。
不同于現代科學帶給他的震撼和眼界上的突破,他自己的劍道才是他一身實力的底蘊所在,因此拓寬他的劍道等于是另一種程度的提升實力。
這種提升不是為了劍術的強大,而是心的強大。
陳無涯不知道,會不會有人一生所追求的只是術、技擊技巧上的強大,既只習術,不習理,只求強,不求心。
他不會認為那種只追求一術之強的道路就是錯的,只是他覺得自己不適合那樣而已。
在武學之道上有位先賢曾經說過。
道本無路,唯人自求。
想要追求道的方式有很多,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可能有人皓首窮經一輩子也摸不到自己心中的道,也可能只是靈光一閃,便踏道而去。
也許某條道或許踏上去以后,進步神速,實力飛速提升,甚至沒有絲毫弊病,好處多多,也同樣,有某條道路踏上去后,進步緩慢,實力遲滯,不說好處,舉目絕望也是有可能的。
但無論怎樣,最后歸根到底還是看自己的選擇,你想追求的是什么只有你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