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輝下意識的問道,陳無涯說道
“在道德經中曾言“致虛極,守靜篤”,又有“重為輕根,靜為躁君。”的說法,而儒家認為“心靜極則智慧生。”
儒家叫坐忘,道家叫靜坐,佛家叫打坐、坐禪,印度叫冥想,西方叫禱告,總之,因所屬的派別、宗教或哲學思想的不同而有所區別。
這些方法大多皆以調節內心為目的,這些中我在冥想以及靜坐方面略有涉獵,靜坐是我在剛學會劍術時,行走江湖最常用的,而冥想是我后來所獲得的法門,因為效果不錯,所以我就這么用著了。”
陳無涯說道這,瞟了眼一輝說道
“這兩種都挺適合舒緩內心的,你想學哪種”
一輝想了想后說道
“靜坐吧。”
陳無涯點點頭,說道
“靜坐可以澄清思慮,增進健康,是修養身心的一種重要方法,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免不了有種種疾病,一切疾病又可分為身和心兩方面,除身上所發生的疾病以外,凡一切貪欲、憤怒、憂怖、驕慢等等不正常的思想現象,都叫做心病。
而我教你的,則是經絡法。
經絡是很神奇的東西,習武之人無不重視經絡,經絡分為經脈和絡脈,人身上有十二條經脈和奇經八脈貫通全身上下,更有無數絡脈或附于五臟六腑,或浮于皮膚淺表。
經絡使人體內外保持協調統一,構成一個整體,經絡是氣血運行的通道,氣血通過經絡運輸濡養全身。
打個比方,人體就像一個大樓,經絡好比大樓內部交錯縱橫的電線,氣血好比是電流。
電路貫通流暢,大樓就能保持燈火通明;電線有阻塞不通,那么電流不能運行,大樓就漆黑一片,死氣沉沉。
所以說死人是沒有經絡的,反之經絡一旦長時間不通以致枯萎,人也就活不長了。
經絡本就是體內的景象,只有內視才能看到,不過你本就是習武之人,只要稍加點撥,就能做到。
通過靜坐調息,我們可以感知氣機在經脈中的循環。
靜坐到了一定程度,下腹部的丹田位置就會有一股熱氣循著經脈的走向自然流注循環。
因為練習的火候到了,丹田里產生的真氣充滿流溢,開始向全身運行,這就是打通經脈的過程。
此時,你的意識也要隨著氣機流轉,做到“神與脈合”。
如果練習的火候沒到,丹田內的真氣就仍在醞釀之中,切不可著急。
靜坐是打通經絡的最好方法,完全靠精神內守使氣機自然而然地融會貫通,一股沖和之氣運行經絡之間,化解郁積之處。
這樣地去通經絡將是長久有效的,比起推拿、針灸等外界方法不知要高明多少倍。”
陳無涯一點一點的講述,雖然他是一名劍客,但他同時也擁有不低的醫術,畢竟他最初學習的不是劍而是醫。
經絡作為醫術基礎,自然了解甚多,也是為什么他會對靜坐有研究。
一輝將陳無涯的話一點一點的記下。
陳無涯見他記下后,拿起書說了一句
“再和你說一句,我的事你不用在意,我經歷的事可比你要多多了,心里沒你想的那么脆弱,我走了,你好好練習,對你恢復精神也有幫助。”
一輝看著陳無涯離開的背影,苦笑一下,果然還是被看穿了啊。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