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列星隨旋,日月遞炤,四時代御,陰陽大化,風雨博施,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不見其事而見其功,夫是之謂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無形,夫是之謂。
這是天的規律,也是天的存在方式。
然而這不是人的規律,也不是人的存在方式,公子不必活成天,也不必去接近于天。
人是人,只要成為自己就好,不必強求自己向天那般無欲無求,相反,應該讓天為自己而用。
人心的欲望很多,所以學習道理,是讓人們理解欲望,用道理來掌控欲望,從而使得人人不必為欲望所控制,而并非是讓人舍棄自己的欲望。
饑而欲飽,寒而欲暖,勞而欲休,此乃自然之理,亦是人之理,所以公子不必因自己在意而動搖,也不必因自己擔憂而遲疑,試著拋去道理對自己的束縛,嘗試去接受自己的一切,從人最初的狀態出發,看看自己真的想要什么,直到那時,公子便不會再疑惑了。”
老者的話語平緩而有力,陳無涯似乎明白了什么,但又好像還有些茫然,臉上變得有些遲疑。
老者看著陳無涯臉上變得有些遲疑,不僅沒有感到白費口舌,反而笑意更深幾分,說道
“老夫荀況,若公子有意,可拜吾為師,吾愿為公子解答一二。”
陳無涯聽到這個名字,心里并未有太多感想,他早已明白對方的身份,畢竟在儒家中,還能有哪位老者,能有對方那般深不可測。
不過對方應該也看出他的不對,可即便如此,對方也沒有去深究,也沒有管他隱藏實力是否心懷叵測,是否會對儒家造成什么傷害,而是依舊真心誠意的愿意給他指點,并且愿意收他為徒,這份心胸確實讓他敬佩。
“弟子陳無涯,愿拜先生為師。”
陳無涯恭敬一禮,而荀子也是笑著受了一禮。
自拜荀子為師以后,陳無涯便開始伴隨于荀子身邊,聽從對方的教誨。
陳無涯能夠感覺到,荀子實力深不可測,但是否比他還強,這就不得而知了,畢竟他并沒有和對方比斗過。
然而不管荀子是否能夠打敗他,陳無涯都不在意,拳腳功夫雖然厲害,但陳無涯從不盲目認為,只有力量就是一切。
跟隨在荀子身邊時,陳無涯本以為對方會和他講述各種道理,或是世間經歷,以此來慢慢告訴他,他該怎么做,而他也已經做好了準備。
哪怕他的經歷已經豐富到可以寫出幾本書來,也并不在閱歷上自傲。
然而事實卻和他想的不同,荀子沒有和他講述什么道理,甚至也沒有和他談論太多事物。
反而就像個普通老頭一樣,澆澆花,下下棋,偶爾甚至讓他一起來下,沒有和他講什么高深的知識,也沒有展露什么深厚的智慧。
剛開始讓他下棋的時候,他本來還以為荀子打算借此來隱喻些什么,但實際并不是那樣。
荀子下棋下到一半忽然發現自己下錯了一步,便面不改色的將自己下錯的那一步偷偷調換了一下。
陳無涯看到的時候,還以為自己眼花,正思考著要不要給荀子抓個現行,結果就聽的荀子忽然說起了其他事,讓他轉移了視線。
最后,荀子也只是隨便提了兩句,從中也聽不出有什么隱藏起來的話語。
這種情況讓陳無涯有些不知所措,他實在無法從荀子的各種行為里找出有什么隱藏的含義。
可要說荀子是故意的,感覺又不像。
“無涯啊。”
“弟子在。”
“這段時間以來,可有收獲。”
陳無涯沉默了一下后說道
“弟子愚鈍,不明白老師之意。”
荀子坐在位子上,聽的陳無涯的話面色不變,依舊撫著胡子,看著窗外飄落的樹葉說道
“你覺得你愚笨嗎。”
陳無涯沉默,荀子依舊說道
“你不覺得自己愚笨,但也不覺得自己聰穎,所以你才會有疑惑。”
陳無涯思索了一下后說道
“唯上知與下愚不移,中智必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