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燈煙大,熬了幾個通曉,李泰就被熏得眼眶紅紅,到了白天視線都有點模糊畏光,但也總算把結構草圖復原下來。
幾天時間下來,露田已經翻耕一遍,粟谷也已經種了下來,在發苗長大這段時間,仍要勤力除草,以免新生的作物被雜草爭奪養分。
李泰將諸繁瑣勞碌看在眼中,也不由得大感古人生存之不容易,哪怕沒有兵禍戰亂的逼迫,也是手停口停。
播種完畢后,戍
主周長明就率眾離開,只留下十幾個鄉人木匠在此。李泰也履行約定,把曲轅犁的各組件功能拆解開詳細的對他們解釋。
除了田間鋤刈的必備人員之外,其他部曲們也沒有閑著,伐木立樁、搭造棚屋,不幾日籬墻里便豎起一排排的棚屋,造型雖仍粗糙,但也暫時滿足了居住需求。
營地里人多眼雜,李泰又在山谷里圈起一處谷隘,用新燒制的青磚砌起一道圍墻,且不準閑雜人等隨意進入。
正如他對周長明所說,自己并不是一個表里如一的好人,同樣也不乏敝帚自珍的算計,曲轅犁舍得與群眾分享,大紡車這種直接提高紡織效率的工具就不怎么舍得。
“曲轅犁小戶就能使用,大紡車卻得多人配合做工,流散出去只會便宜那些私曲眾多的大戶,老子才不傻”
他心里這么念叨著,無論是圖紙還是部件的打造,都只交給自家的心腹部曲進行,并在這青磚大院里進行組裝嘗試。
傳統的水轉大紡車由水輪、傳導帶、轉錠和加拈四個部分組成,但是李泰卻要對最重要的動力來源水輪進行改裝,用牛拉磨的方式進行代替,便要增加一組或者多組的輪軸結構。
轉錠和加拈的部分,基本上就是傳統紡車的擴大化,組件上雖然要復雜一些,但打制組裝起來也難度不大,嘗試幾次便完成。
“這么多的轉錠,多大力道才能催轉起來”
看到紡車上足足二十多個轉錠,負責組裝的李孝勇嘖嘖有聲,他家寡母做工、對紡車工作也不陌生,河北五錠的腳踏紡車已經耗力極大,他就見到阿母紡線半晌就累得腳不能行。
“所以才要別力驅動啊”
李泰隨口答了一聲,蹲在一邊擺弄著幾個小模型,因為沒有充沛的水力可用,需要畜力代替,這些轉錠已經是削減了的。
他設想是用牛拉磨盤的形式取代水輪,就需要一組從平到豎的動能轉化,用傘齒輪就能做到,結構倒是不難,但材料卻有點麻煩。
眼下是沒有鑄鐵煉鋼的條件,那就需要木質細膩堅韌且本身油性充足的木料代替,否則再怎么精巧的結構,三天兩頭的磨損換配件也是麻煩。
他家這莊園雖有兩座山頭,但因為早前屬于公田范圍,山上的大料良材不知被砍伐了多少次,合用的木料實在不多。
當他提出這一要求后,年齡最大但也最活潑的李雁頭便舉手道“前日我同幾徒在山林捉獵猛獸,誤入原東園業,在他家嶺頭見到一株粗大過圍的崖柏,這樹木質堅韌,不遜金鐵,郎君覺得合不合用”
“崖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