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具體的步驟尺度在哪里,只存乎他之一心,除此之外,任何人的進言建策,只怕在他看來都是別有用心。
李泰近日也將自己代入宇文泰的視角中去考慮,只覺得這條道路并不好走,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釀成大禍,因此這一過程必然是伴隨著各種權衡試探,也免不了會有猶
豫遲疑,見勢不妙、即刻叫停。
想要牢牢掌握這種主動權,就要嚴密控制事情的進程。
先將一部分資產豐厚但勢力薄弱的豪強吸引到統治集團中來,即就是推行輸賞格。
西魏朝廷因此得人得物,特別是大量物資儲備在手,便可以有序的調控關西物價民生,一定程度上抬高物價,從而增加豪強供養部曲的成本支出,給下一步的繼續整編鋪墊一個物質基礎,并減少阻力。
如果按照這種思路,那么真正部曲眾多的鄉土豪右便不會成為第一批拔授的目標。尤其是在霸府掌控的核心地帶,不會貿然讓鄉里豪強勢力執掌精銳人馬。
史家是武鄉縣境內聞名的大土豪,其所擁有的部曲、土地都很多。一旦再掌握鄉兵勢力,控制起來便需要更多的精力。
華州作為宇文泰的霸府大本營,所存在的武裝勢力不唯一種,大量北鎮軍頭都在這里獲賜田園以養部曲,難免就會與當地豪強產生鄉情摩擦。如果讓地方豪強統率鄉團,無疑會讓矛盾變得更加復雜。
李泰所選擇的周長明則不然,本身并非鄉里豪戶,長期擔任鄉兵戍主、軍事素養也頗為可觀,雖然擁有一定的鄉望基礎,但也并不深厚,仍然需要借重大行臺勢位給授才能確立其權威,無疑更好控制。
但事情不知哪里出了錯,史恭被任命為當縣都督,周長明卻要聽授別處。
如果說宇文泰要靠啟用史家這樣的土豪,才能穩定大本營的鄉情,那也是一個笑話。
比較靠譜的解釋,應該是華州這個大本營經營態勢穩定,區區一縣都督勢位并不值得宇文泰反復衡量,所以便循例發授。
李泰自認能夠猜到宇文泰用令的幾分深意,但他終究不是宇文泰,他所面對的是方圓百里之內的鄉情纏斗,而宇文泰卻要考量整個關西。
細節上稍有疏忽失察,對宇文泰來說無礙大局,但卻足以讓李泰謀算成空、家宅不寧。
這件事的失算,也不怪李泰謀算不及,純粹就是人倒霉了、喝水都塞牙縫。他在關西根基仍淺,對抗風險的能力也就弱,任何風雨不調、都有可能或澇或旱。
“要不要再上書一封提醒一下還是收拾收拾跑路”
想到日前還在賀拔勝府上笑談這些土豪智力短淺,不想今日就要面對進退兩難的處境,李泰也不免心生感慨。
他這幾個月也不是白混的,倒是不至于動輒跑路,但如果事情就此沒有轉機的話,再留在商原肯定不踏實。
過去這段時間,司徒府長史賀蘭德已經為他辦好入籍事宜,如今的他已經是正經的京兆郡霸城縣龍首鄉人士,按例在龍首原上該有幾十畝地。但這段時間他沉迷鄉斗、不能自拔,還沒來得及去辦理均田事宜。
如果商原不足居住,轉去龍首原倒也是一個選擇。周長明行前也向他表態,如果轉授之地過于遙遠,他愿意辭官追隨李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