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賀拔勝和他的親信部曲還有要借他經營、給東州的兒子們留下一些產業的想法,但李泰心里卻明白,賀拔勝的兒子們此刻只怕已經不在了。
這意味著,賀拔勝在西朝的官爵勢力只能由他侄子們繼承,李泰接手這些產業,未來少不了要面對許多人情官司糾纏。他們連伯父的面子都不給,又怎么會把李泰放在眼中
雖然眼下賀拔勝仍然在世,李泰也需要借其勢力再行走一程,但一些未來可能會遇到的糾紛,也該要作未雨綢繆。
他略作思忖,便又開口說道“洛水事業雖然仍未開始,但料想豐收不難。白水莊園水土皆美、宜居宜養,京兆則躁鬧擾人,伯父大可以將諸傷病老人遷置彼處。余諸園業或佃或耕,量力而行,只要賬目清楚,也不需要專人長望。”
賀拔勝部曲雖有三千七百多人,但七折八扣下來,真正的勞動力比例卻不算高。人口負擔極大,每年還要完成數量可觀的輸官任務,若不從根本上解決產業結構,即便李泰接手也難做到立竿見影的提升。
李泰的意思是放棄一部分耕桑產業,將莊園佃租或者直接歸還給大行臺,把輸官的負擔拉下來一部分,保證部曲溫飽的同時,將有限的勞動力集中在優勢產業上面。
昨晚他跟崔訦聊了一下關內諸州的行政現狀,越發覺得印刷公文底冊這一買賣大有市場。
據崔訦所言,在京兆隔鄰的岐州,大統五年時刺史上任,州中編戶才只三千家,到了去年的大統八年,編戶規模便已經達到三萬余戶,足見西魏在計帳戶
籍方面的潛力巨大。
岐州刺史名鄭道邕,出身滎陽鄭氏,之所以取得這么大的擴戶成果,除了本身才能不俗之外,也在于其身后有著家族的幕僚庫,如此才能將州務進行細致周詳的管理,每年考課都能名列前茅。
按照西魏四考課滿即行黜陟的規定,今年便到了鄭道邕升遷之年。岐州已經是關內大州,鄭道邕治土有功,最有可能升遷的位置就是京兆尹。
所以崔訦才這么重視李泰印刷公文底冊的這一產業,只有今年他在京兆尹位置上也能取得優秀的政績,才有可能保住京兆尹的位置。
他向李泰所說若能一萬張計帳底冊就幫了他的大忙,是打算在今年秋后為京兆郡增加一萬戶的新編戶,只是因為不清楚這印刷公文的產能多少,才說了這樣一個必須的保守數字,實際的需求量要更龐大的多。
于情于理,李泰都得幫崔訦這表哥一把,他還指望表哥待在這個位置上,來年把龍首原劃給他呢。
京兆郡如今編戶四萬余,崔訦要在此基礎上再增加一萬,那就是五萬多戶。
計帳戶籍并非一式,拋開每年造新的消耗,下屬縣鄉需要留冊,京兆郡本府需要留底,還要呈交大行臺一份以供度支。這就是每年十幾萬份的公文底冊需求量,絕對是一筆大買賣,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