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長明聽到這問話,臉色也變得有些難看,只是沉聲說道“商原李郎已經保證,近日一定會把軍糧送入”
“李郎、又是李郎他一介東州新客,多少資力在鄉,諸位難道不清楚”
一名早前便擔任鄉團都督的人聽到這話后,眉頭頓時皺了起來,望著神色各異的幾人說道“我不理你等諸位是何想法,最遲明日,若明日軍糧問題還不能解決,我便引部離開。縱然大行臺降罪,錯不在我”
“大行臺授我督此軍事,我自當盡力周全。李郎道義高士,我也信得過他重言許諾若有人挾忿擾事,此刀絕不答應”
周長明聞言后,臉色頓時一沉,右手已經按住了佩刀刀柄。
“諸位稍安勿躁,眼下勢未絕境,仍然在議、仍然可議”
見氣氛突然變得劍拔弩張,史恭連忙上前打圓場,望著那名發難的鄉團都督陪笑道“周將軍督統鄉團,是大行臺授意。吳都督久掌鄉里士伍,見事深刻。你兩位都是地表英杰,此番鄉團整訓是我等鄉親勢力崛起壯大的良機,更該同心同力,壯揚鄉聲啊”
那吳都督沉默片刻,不見其他人發聲,這才緩緩舉臂對周長明叉手欠身“目見鄉親子弟辛苦疲憊,一時情急失言,懇請周將軍寬恕。”
周長明聽到這話,臉色也緩和幾分,才又沉聲說道“鄉籍或有遠近,但尚義卻是天下之同李郎入鄉雖短,但卻惠我鄉人良多,不只我一人感恩、發其良善。他既然肯承擔此事,我相信他一定能妥善解決”
聽到周長明這么說,史恭的臉色頓時變得尷尬起來,有心要壯著膽子反駁幾句,但見李去疾闊步行來,頓時低下頭去,眼觀鼻、鼻觀心。
“稟將軍,我家郎主使員傳信,正押運軍糧自商原而來,傍晚便可抵達并告營中不必急于作炊,營士此夜必可進食新飯。”
李去疾走到近前,一臉喜色的對周長明說道。
周長明聞言后也是大喜,當即便要率一隊兵卒前往迎接,并囑令幾名都督將部伍引回營中。
校場上兵卒們散開回營后不久,便聽說有鄉義大戶將會送糧入營,今晚這一餐便不需要再吃那些難以下咽的陳谷糠飯,一時間心里也都充滿了期待,各自在營帳前翹首以待。
隨著日落西山,有十幾架大車從北面的商原緩緩駛來,看到那車駕隊伍規模,眾士卒們雖感欣喜,但也有些失落。
“只此十幾駕車,一車滿載也不過二三十石,頂多可支旬日,過后又要寒酸”
“三兩餐也好啊,老子谷道塞糠,便溺都不爽快。早知做兵這么清苦,還不如在鄉給人使役”
伴隨著營士們各種議論聲,運糧的車隊緩緩駛入戍堡。
各營兵長也都早在戍堡門前等待,見到運糧的車駕只有這么多,臉上也都各露異色,那之前便心懷不滿的吳都督走上前來,望著翻身下馬的李泰皺眉說道“請問李郎,送來的糧貨只有這些可我聽說,郡里早將糧秣給足,單單脫粟便有幾千石”
李泰瞧了這人一眼,并未答話,直到李去疾入前附耳低言幾句,臉上才露出一絲笑容。
“原來是南五泉的吳都督,軍糧只有這一些,無復下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