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惠大概是第一次進行此類資本運營的操作,所謂人菜癮大,拉著李泰就這問題討論的滔滔不絕。
從預收幾成貨款,到所收物款的種類,甚至于怎樣儲存等各種問題,若干惠都熱情的發表著自己的意見。
這些問題中,有的的確是需要注意,有的則就是根本沒有必要討論的細枝末節,但他都料想周全,又因為想法太多而遲疑難決。
最開始李泰還開口附和幾句,到最后話題越來越瑣細,索性閉上嘴只聽若干惠獨白。
這家伙未必真的關心利潤幾何,純粹就是頭腦風暴的干過癮。真要把他提出的所有問題都處理的面面俱到、絲毫不差,利潤再大只怕都不夠龐大的管理成本。
一直等到大行臺屬員尋找到這里,催他去行府開會,若干惠才有些意猶未盡的結束討論,卻還約定明天再來繼續。
好不容易打發走了若干惠,李泰轉回頭來卻見到念華望著他的眼神有些怪異,還沒來得及開口解釋兩句,念華便又指著若干惠策馬行遠的背影說道“往年所見,惠保兄多是沉默寡言,卻沒想到同李郎交談起來,竟是這么、這么的”
不只念華感到詫異,李泰這會兒也大感老實人話癆起來真可怕。他起床就跟若干惠聊天,不知不覺竟到了正午時分,閑下來的這會兒,頓感饑腸轆轆。
若干惠帶來的那塊壓縮軍糧還擺在案上,李泰便也懶得著員準備餐食,讓人送來一碗開水,就案用刀將那塊糧餅分割成小塊細末,便用開水沖服。
念華湊在一邊,一臉好奇的瞧著案上剩余的半塊糧餅和餅渣,有些詫異的問道“這些餅料,就是惠保兄同李郎相談作業的軍糧這么瞧,真是瞧不出有什么奇異。”
“本就是果腹充饑的方便食料,算不得奇珍美味。長史若有興趣,不妨嘗一嘗。”
李泰一邊吹著熱氣、喝著熱粥,一邊笑語說道。
念華見狀便也不推辭,學著李泰模樣抽刀在手便要劈砍餅料,只是這餅料體積縮小,幾次砍在了案上,他便有些束手無策的尷尬。
李泰見狀,讓人取來一個小巧石臼,將餅放在里面用木杵搗碎,才將石臼里的粉末推給念華。
“謝謝李郎。”
念華有禮貌的不像是北鎮武人,先道一聲謝,又把粉末倒進陶碗里沖進開水。粉末沾水以后很快膨脹起來,攪拌溝和一番,轉眼就成了一碗頗見濃稠的熱粥。
念華啜飲兩口,略作品味便興趣減退,只是客氣的說道“倒也頗具風味。”
李泰見狀后也不以為意,之前交談他也略知念華的履歷。
其人出身六鎮兵變前夕,童年時代雖然跟著父親輾轉流離,但等到曉事的年紀,生活已經安定下來,等到爾朱榮入洛時,其父便已經高居九卿之位。
不同于其他北鎮子弟,念華的少年時期是在洛陽做過幾年的貴公子,一直到了孝武帝西遷才隨父來到關中,言行習慣同其他北鎮子弟都有些不同。雖出身將門,但對行伍人事卻有些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