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間,他先吩咐侍員去取一份搗杵工具,等到工具送上來,便將干餅搗碎,沖水調和。
“先停一停,把那殘餅拿來”
宇文泰看到這里便開口叫停,接過那塊被他棄若敝履的干餅,視線在干餅和羹食之間來回移動,有些不相信的說道“這碗羹食,也是這般制成”
宇文導見狀,索性將自己剛剛調制完的這碗羹又端到宇文泰案上。
兩碗羹仔細分嘗幾口,宇文泰又瞧瞧那不起眼的干餅,片刻后才嘆息道“倒是精巧,但還是太奢侈了。”
宇文導也不多作解釋,直接讓人奉上一整塊完整的糧餅,敲著干硬的圓餅說道“這一張餅,重兩鈞,足支二三十人一餐之耗。”
聽到這里,宇文泰終于動容,舉起這張餅掂了又掂、瞧了又瞧,又將嘴湊上去狠咬了兩口,但也只是硌得牙關酸痛,在表面留下一排牙印。
“好、好食料又干又硬,運儲方便,以此配軍、何患不能遠行”
宇文泰終于忍不住笑起來,兩手輕撫著這張糧餅,仿佛在欣賞一塊晶瑩無瑕的玉璧“那督將名誰速速引他來見他熱心捐用如此佳食,我又何惜名爵酬之”
對叔父這前后截然不同的嘴臉,宇文導也只是笑不評價,只又說道“督將名周長明,是之前捐輸油料得賞的一名鄉戍戍主。之前府中過官,我曾召見過他,觀其老兵質樸、營事精熟,所
以特授帥都督,以其節制武鄉郡鄉團。”
宇文泰見狀后便又要召見,但宇文導繼續說道“至于這糧物,卻非周長明督造。我就營詢問一番,那周長明自陳,因氐部內遷、郡中給糧不足,無奈求助鄉里,得鄉里義士資助巧造,才獲得這一批大異前式的軍糧。但那捐助的義士,卻并不在其營中。”
宇文泰聽到這話后便有些失望,當堂著員取來紙筆,將這一件事記錄下來,然后將便箋遞給侍員并吩咐道“將此收于上格,大閱之后再作處理。”
他總攬軍政內外,每天都要處理大量的事務,精力實在有限,便養成了隨手記錄的習慣,將自覺得比較重要又不能即刻處理的事情記錄下來,避免忘記。
事情記錄下來之后,宇文泰又夸獎了幾句宇文導在事機敏,然后便端起那碗已經放的溫涼的羹食大口吞咽起來。
這一碗稠粥入腹,他便感覺已經飽了大半,不免又是嘖嘖稱奇,望著那張看似平平無奇的糧餅更顯欣賞。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將這張餅裂分均勻,分贈諸公、開府,讓他們也嘗試巧物”
宇文泰又感慨說道“朝野訴苦告疾者不乏,但若人人在事用物都有這樣的巧智,而不只是求告抱怨,事業如何不興臨事便先畏難,實在有失大臣氣度。凡事憂難都要由我紓困,又何必養此諸多庸人”,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