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日微煙渭水愁,華清宮樹不勝秋。
位于渭水南岸的驪山,眼下自然是沒有盛唐標志之一的華清宮,但也從很早開始,便已經是皇家園林別館。
哪怕在五胡亂華、南北朝的動蕩歲月,各個立足于關中的政權也都在驪山頗有營建,臨秦皇故冢、沐漢武溫湯。
渭水北岸的大閱典禮結束之后,內外諸軍也都各自散去,或是歸鎮地方,或是前往黃河河口以備東魏大軍入冬來襲。
賀拔勝之前將受賜的許多田園產業奏歸大行臺,宇文泰為表此高風亮節,轉在驪山賞賜了賀拔勝一座園業休養。
李泰對驪山那是聞名已久,后世便曾專門買票來游覽一番,之前行經長安時因為事業所催不暇停留欣賞。
他倒是很想看一看時下未經過后世景區過度開發、商業氛圍過于濃厚的驪山原本風光如何,于是便跟著賀拔勝來到驪山游逛。
驪山屬于秦嶺支脈,位在長安以東的渭南地區,若單論山勢的話,是遠不如關西境內的華山、終南山那么雄奇巍峨,但因人事厚重且動人,同樣讓人非常神往。
眼下已經是秋末深冬時節,驪山上除了松柏仍有蒼翠之色,其他草木也都大半凋零,風景并非最好時節,但來到驪山也不是為的看這些。
驪山北麓便是秦皇陵,但除了一些年代久遠的蒼勁陵木之外,幾乎已經不見任何鮮明的地表建筑和標識。
向南十多里行入山勢明顯起伏的地方,有前秦時修建的石道蜿蜒入山,道路兩側已經可見許多磚瓦籬墻建筑,大多都是居住在長安的達官貴人們于此修建的莊園別業。
李泰安步當車,行走在這不算寬闊的山道上,思緒則早已經穿越一千多年,細望左近溝嶺山勢,還想尋找那時狠宰了他一把的民宿建在哪處。
但實在乏甚地標判斷,他一番察望回想只是徒勞,最終也只能感嘆,沒有烤腸和炸臭豆腐的景區真是全無靈魂。
宇文泰賞賜給賀拔勝的園業位于驪山東繡嶺左側,大約位于后世的石甕寺附近,谷下有激流瀑布如劍垂懸,谷上便有熱氣蒸騰的溫湯石井。幽谷險峰、蒼松勁柏,皆歷歷在目,的確是山居趣致盎然。
因為溫湯地熱的緣故,走進山谷便有一股和煦山風撲面而來,而且這山谷間的植被也肉眼可見的較之山谷外茂盛青蔥,土石之間甚至還有剛冒出頭的青芽嫩草。
“真是好地方啊”
李泰走進這里,體內的種田基因便蠢蠢欲動,并沒想著先泡香湯,而是使人耙地治壟,搞出幾畝瓜田。
別業并沒有明確的范圍,主體建筑是依山而建的幾座閣樓大屋,只在山道附近和草木茂盛的山嶺上修建了幾截籬墻,避免閑雜人等和山林野獸隨意闖入、打擾主人清居。
“小子像是未享天地間真正的山水精華,此間地熱溫湯疏解筋骨疲憊、使人愉悅忘憂,可不要居此樂不思蜀、忘了山外人間啊”
賀拔勝之前便來過驪山,對驪山景致倒是不怎么好奇,行入莊園之后,便吩咐仆員打掃一間溫湯室,急不可耐的要去泡澡,順便一副見多識廣、過來人的姿態對李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