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身著麻袍的中年人審閱一番后,指著坡前一個三尺深的土坑篤定言道。
旁邊眾人聽到這話,也不作質疑,紛紛拿著掘井的工具湊到這里來,就著這個土坑繼續向下挖掘。
“陳翁過來休息一下,辛苦你了”
李泰身著一襲素色的袴褶時服,站在涼棚下向那麻袍中年人招手喊道。
“只是使用幾分眼力罷了,哪里談得上辛苦”
那陳姓中年人邁步向此走來,見到李泰神情略顯
蒼白憔悴,便又忍不住嘆息一聲道“我等都知郎君情深義重,主公去后、難免傷心不已。但今戶內戶外都有群眾要仰仗郎君謀生,還請郎君一定要保重身體啊”
“是啊,往者已矣,生人仍要努力。之前哀情失控又乍感風寒,休養幾日已經痊愈,塬上游走一程,出一身浮汗,舒爽許多。”
賀拔勝的去世雖然讓李泰大感傷心,但也不至于悲傷毀形,只是那日大雨傾盆,隨后又作為禮官、挽郎參與到賀拔勝的喪禮中,一場繁禮流程進行下來,月中驟然病倒,在莊中休養多日,這才恢復了一些精神。
麻袍中年人名叫陳茂,也是賀拔勝舊部中的一員,樣子雖然不甚奇異,但卻有一手非常了不起的相地尋水本領。之前塬上修建井渠,他便入事其中。
前段時間李泰很少親自到工地上察看,但也從許多人口中聽說陳茂尋水本領之強,但終究耳聽為虛,此時見到陳茂不多時便尋找到合適的鑿井地點,心里也是好奇的很。
“陳翁是如何料得哪處土坑可以鑿井”
他擺弄著工人們送回涼棚的那些工具,見只是尋常的銅盆瓦罐并雜絮之類,憑他肉眼實在難以判斷出什么不同。
“野地行軍,尋找水源是一大要務。特別在一些不見流水的荒僻地界,沒了水那就是沒了命。這尋水的本領,說來其實也簡單。”
陳茂走進涼棚里,見李泰坐定后,自己便也坐在了藤椅上,指著塬上植被說道“這第一點自然是望,草木茂盛之處,其下必有潛流,淺掘可得。若無草木可望,便需望氣,掘一地窖、人立其中,黎明時以目切地、望察四方,水汽上騰、望去似煙,深掘便可得水。”
李泰一邊傾聽一邊點頭,這倒也在他所了解的常識之內、沒有脫綱。
“如果是燥熱地界,水汽不明顯,那就要先掘三尺之坑,銅盆、瓦罐、羊絨等放置其中,清油擦拭,先覆干草、再覆細土,等候一日,取視其底,有水欲滴,下必有泉。陶瓦得者,不出三丈,銅盆得者,不出五丈,羊絨得者,便需深處取得。”
陳茂又將這幾個器物的作用各自講述一遍,旋即又說道“除此之外,另有火辨之法,坑底造火,如果火氣蜿蜒而上,便是水汽所滯,若火煙直上,那么此間必然無水。”
他講解的淺顯直白,李泰在聽完之后,也覺得自己知識增長。
之前他是真不知道還有這么多尋找野外水源泉眼的方法,說起來雖然簡單,但卻是常年積累下來的謀生智慧,不免越發有感賀拔勝給他留下的這些人才可貴。
掘井是一個繁瑣又講究技巧的事情,如果最初的地點選擇不對,那就只能枉作無用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