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盟這么好的組織模式,當然不可能蝸守于武鄉一地,李泰又笑著說道“我也是舉賢不避親,信我鄉人德行。若有渠盟操持,此事便能預見可成七八。都水治事,也會采此鄉情,人、物上都會酌情給予貼補調度。”
兩人聞言后連忙點頭道“正因為信此鄉義,某等也已經入盟,得趙渠使指點,準備歸鄉先造鄉里公倉,募取鄉資、聚眾立事。今日入告使君,是有一樁官事非鄉人能決,懇請使君發聲調和。”
說話間,他們便將為難之處講述一遍,那就是這池堰的選址所在。
白水地處關中平原和陜北高原的過渡地帶,也是洛水下游和中游的分界點。境內并不像關中平原這樣一馬平川,境內多有丘陵溝陂的起伏。
想要挖造一個蓄水防洪的水庫,選址自然要在低洼處才能事半功倍。但低洼處往往都是耕田,所以還牽涉到一個占地的問題。
其實白水縣這些鄉戶們商討造水庫防洪蓄水比李泰搞龍首渠還要更早,但就是因為這個選址的問題拖延了好幾年。
大戶們出人出力,當然不愿意損失自家的耕地。可如果要侵占均田戶的土地,鄉戶和縣里又都不會答應。
特別是縣里對此極為反對,白水是旱是澇、修不修水庫,跟他們在職官員利益不大,但治中戶數的增損卻與政績休戚相關。
白水縣本就是一窄鄉,沒有太多耕地可以用做授田,白水沿岸算是為數不多的宜耕土地,一旦占田便難免要失去對一部分民戶的控制,這是縣里所不能接受的。
李泰聞言后便皺起了眉頭,略作沉吟后便說道“你等可有選定的用工地址我著幾員隨你們赴鄉勘察,再共縣官商討,希望能盡快達成一個共識。”
兩人聽到這話后頓時喜上眉梢,連連道謝然后退出。
李泰又吩咐吳敬義道“安排兩人隨他們返鄉勘察,另著幾員入鄉采風。若真選址不可調和,寧選大戶、另從別處補償。若鄉豪有貪治水后的沿河美田而威逼小戶,再共縣官協調。”
吳敬義點頭應是,然后便退出安排人員。
李泰還待著員調取白水相關圖籍資訊,兩名屬員卻神情焦急的匆匆行入“使君,大事不好行使毛世堅在行經敷城郡時,遭沿河鄉豪襲困”
李泰聽到這話,臉色頓時一變,沉聲問道“彼處鄉豪名誰知不知毛世堅是我遣使”
同行一人乃是毛世堅隨員,連忙入前稟告道“鄉豪姓雷,乃彼處當鄉黨長。行使因見其假傳衙署聲令、勒取鄉人,入前質問、卻遭其家奴圍攻”
“著李雁頭等即刻整頓人馬,隨我北上救助同僚”
李泰在將事情經過大概了解一番,拍桉沉聲道。,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