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毛世堅的介紹,李泰心情又是大好,望向毛世堅的眼神也變得親切起來。
對佛門表面恭敬、心中不屑的人,他是見過不少,但諸如此類說干就干的卻不多見。哪怕李泰自己心里早有想法,但也還一直沒來得及抽出時間去做,沒想到被這小子搶了先。
他嘴上雖然打著包票,但接下來該要怎么做,其實心里也有點沒譜,于是便先吩咐下屬們做該做的事情。將這些僧徒尸首焚燒處理,并將寺廟中的財產整理打包。
瞧著部屬們在寺廟中忙碌起來,李泰則坐在這寺廟大堂前思忖對計。
他殺雷氏鄉豪時雖不手軟,但對寺廟卻還不敢公然的劫掠屠戮。因為殺鄉豪所考慮的無非利弊,但寺廟卻牽涉到宗教信仰、意識形態等問題,并不是單純的利弊權衡邏輯思維能夠解決。
這普善寺雖然不是什么名剎,但也終究屬于關西沙門的一員,從主持到小沙彌被殺的一個不剩,也實在是有點慘烈。
就算李泰能夠一個邏輯縝密的罪證鏈條,但大眾能不能接受、肯不肯接受又是一個問題。
大眾能夠最快接受的,就是標簽化、口號化的訊息,一個梗的受眾度遠遠要比一篇邏輯縝密的論文
受眾度更高。
這跟民智無關,只是我不需要了解的那么詳細。那些僧徒罪惡幾何與我無關,但你們殺僧毀廟,聽起來就讓人覺得心驚肉跳。
不敬神佛,得是多么喪心病狂的人才能做得出這樣的人提出的證據可信
如果不能在輿情上獲得體諒和認同,就算這件事他能說動宇文泰幫自己遮掩下來,對于他立足關西的深入發展也不利。難道真就安心做個孤臣、給宇文泰當摟錢小能手
李泰越想越覺得頭疼,索性站起身來走進佛堂中,瞧瞧那些供奉的佛像造型開拓一下思路。略作端詳后,他便發現其中一尊佛像造型有些特殊,于是便隨口問道“這佛像是什么名號怎么與其他種類不同”
他屬下中也不無沙門信徒,其中一人走上前略作辨認后便說道“此名劉師佛,是百余年前一位大德高僧”
李泰走進過去,發現佛像前書寫著這尊佛像的小傳。原來這劉師佛名劉薩訶,本并州離石人士,是五胡亂華時期的一位高僧,其人并非漢種,而是南匈奴人,也就是稽胡人。
劉薩訶于江南受戒,后來輾轉返回北方傳法,因此在其鄉土并州和陜北諸州都有著不低的影響力。特別是其族屬稽胡人,對其更加的頂禮膜拜。
了解到這些后,李泰眼神頓時一亮若說整體的毀廟滅佛,他敢說宇文泰也不敢聽,可如果把其中特定的一個信仰標為異類,那阻力可就小得多。
稽胡在北境寇掠為患,所害不只一方,你這劉師佛既然佛法宏深,怎么不教教你那些族類放下屠刀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