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跟那些北鎮悍卒們比鄰而居,能激發將士斗志。可若一開始就自居下風,也不利于士氣的積累激發。
渭水兩岸的軍隊作戰任務也重,如果需要一體征發的話,自然是那些北鎮老兵擔任主力,
李泰好不容易組織起來的軍隊或許只能擔任炮灰。
而且洛水下游地處關中核心,關隴豪強們鄉土勢力更大,肯定是要嘗試往這支新武裝里摻沙子的。李泰雖不抗拒與他們合作,但也不想一開始就壓縮自己的話語權。
考慮一番后,李泰還是決定就近白水組建新軍。白水位于關中平原的北部邊緣,補給雖然不像腹地那么便利,但只要加強對洛水的疏通、恢復通航,就能把后勤的消耗拉低下來。
如果有什么戰事調動,無論是南下關中平原,還是北進陜北高原,調動起來也并不困難。
而且在那里還有一個賀拔勝留下的莊園,可以用來跟當地官府和豪強們進行一下資源置換。
之前有白水縣豪強入署請示商討境內修筑池堰的事情,李泰也著員打聽了一下,當中的鄉情糾紛還是比較復雜,問題雖然不大,但卻繁瑣。
李泰原本還想拖一拖,不過現在就有了動力。
他打算將白水莊園割讓出來一部分,讓白水縣衙安置遷戶,池堰盡快動工,但池堰的管理權要交給都水行署。
白水灌既條件改善后,沿岸必然會開辟出一些良田。這一部分資源可以由境中豪強們分配,但是他們則要跟都水行署訂立一個供物的協定,解決一部分未來都水武裝的給養。
白水流域還有著豐富的煤炭資源,同樣也可以利用起來。
盡管大行臺只是提及食料和廄場這兩個任務,但好的下屬就是需要急主上之急、為主上分憂。
所以在安排屬員前往白水督造廄場的同時,李泰又著令士伍之中選募一批懂得冶煉鍛造的匠人,同赴白水建起一個冶煉鍛造工坊。
那么多軍隊聚集在白水大閱,甲刀損壞當然需要就地修補。
雖然朝廷在編的軍隊會配給相應的后勤人員,但還有大量沒有編制的鄉團武裝,他們自然沒有足夠的后勤配套,如果因為軍械問題而影響到大閱和田的表現,也是讓人可惜。
洛水行署配套的服務,既能積累經驗,還能賺取一部分外快。大家都是兄弟單位,咱也不能死要錢,真要隨軍的物資不夠,拿些破損的刀槍軍械抵賬也是可以的。
之前武裝自家部曲時,讓河東豪強們賺了一筆,雖然這筆帳到現在都還沒銷,但李泰想想也覺得心疼。有機會的話,當然要組建起自己的軍器工坊。
正經的事務安排完畢后,李泰仍然感覺意猶未盡。一想到不久后他就要擁有一支數量可觀的武裝力量,心情就亢奮的不得了。
不過宇泰也只是許諾給他一個招募甲兵、組建武裝的資格,臺府不可能直接撥給他在編的軍隊,也不可能花錢給他養軍。
所以,要想真正的擁有這支武裝力量,兵員的問題還需要他自己解決,包括后續一系列的養軍訓練等問題。
李泰現在所擁有的,只是自家和賀拔勝的部曲整合,抽調出五百名壯卒已經算是一個極限了。如果再抽調更多,自家產業生產也將要大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