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自覺得甩出了一個王炸,宇泰必然又得是對他贊不絕口,于謹等也要對他刮目相看。
所以當他說完這話后,特意的停了一停,就是給眾人留下夸贊感嘆的時間,可是他等了一會兒,預期中的夸贊聲也沒有響起,只宇泰有些茫然的說道“繼續說啊鹽政、屯田怎么一體關聯”
見這三人的確是真的沒有聽懂,李泰也不由得一嘆,果然先知者都是孤獨的。
不過這一停頓,他心里也有點懷疑,他將要獻計說明的開中法究竟適不適合西魏這個歷史背景。
略作沉吟后,他才又開口問道“臣請問,如今國之鹽業是如何督治在官如何、在民如何”
“官民用鹽,多出河東、西安州兩處鹽池。設督將以治鹽稅,官民輸給,各任所便。”
這個問題有點細,宇泰沒有第一時間回答,于謹略作思忖后開口說道。
就這沒了
李泰聽到這回答也有點懵,斟酌片刻才又說道“鹽業關乎國計民生,朝廷竟無官司律令細致監察”
又是于謹開口解釋道“前朝確有官鹽市賣的舊俗,但往往鹽官貪暴、積弊叢生。國朝恤民,并不共民爭利,任民生產、典稅為補。偶或設立鹽司,但大多鹽池不禁”
在李泰的概念中,只覺得食鹽專賣好像是封建王朝的特征之一。但聽完于謹的解釋,他才了解到原來從北魏立國開始,對鹽業就不進行專管專賣,僅僅只是抽取稅利。
太和改制之后,倒也設立過一段時間的鹽官,但也僅僅只是滿足禁中和官府的需求,更加普遍的鹽業生產和買賣,則一直干涉不多。
北魏東西分家之后,河東和西安州的鹽池雖然歸屬西魏所有,但朝廷對此立治也并不多。
河東方面的鹽池生產和銷售,主要是裴、柳、薛等河東大族把持。
這些豪族之所以倒向西魏,除了孝武西遷所帶來的法統之外,主要就是基于鹽業利益的訴求。
西魏政權勢弱,需要仰仗河東大族對抗東魏的進攻,再加上關中、豫西等河東鹽的主要市場都在西魏控制內,基于政治立場和鄉土利益的雙重需求,河東大族大多依附西魏。
西安州鹽池則是雜胡聚集的地區,必須要有武力保證才能進行生產,由于西魏在北州駐軍不多,所以鹽池的利益也并沒有完全把持,仍有許多氐羌等胡族也都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