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法寺位于云陽縣東境的辰頭山,乃是境域之中名氣頗著的一座名剎,山門宏大、占地廣闊,囊括了左近大片的溝嶺山頭。
溝嶺臺塬之間分布著許多的村莊,乍一望去與別處鄉野村邑沒有太大區別,唯在村莊內外擺設著許多供佛的籠龕,籠龕前不時可見信眾跪誦祈福,一派虔誠禮佛的安詳畫面。
但另有一些畫面則就顯得有些詭異,干草蘆席上橫躺著一些衣衫襤褸的尸體,旁邊有沙彌帶領著村民舉行誦唱招魂的超度儀式,那些亡者家人雖然極盡悲痛,但也只能忍淚,不敢啼哭。
這些村莊居住的都是依附于寺廟的僧祗戶,更標準的稱謂是寺奴。凡人眼所見,他們的房屋、土地、家當以及身體,甚至于感情,都要完全供于沙門,無一私己。
在這寺廟范圍內,除了那些山頭上充滿宗教色彩的廟宇建筑之外,溝壑山壁之間還分布著大大小小的土石洞窟。
有些洞窟為了免收人間各種污垢浸染,便要開鑿在極高的山壁上,進行勞作的自然是這些僧祗戶。一根繩索垂吊在崖壁上,即便失手掉落下來也不必驚慌,崖下就有法師當場誦經超度,亡魂可以得所福報。
每年秋后到開春之前,都是鑿窟禮佛的繁忙時節。那些僧祇戶們秋收過后便要收拾工具,入山鑿窟造像,經年從頭到尾的勞碌,只為了積攢滿滿的福澤來生得享。
每鑿一窟,便意味著又有一筆豐厚的禮佛資產進入了寺廟,寺廟可以憑之經營擴大這禮佛的道場,從小到大的創造出一個人間佛國。
弘法寺本身并不以精深佛法和大德高僧而著稱,最拿手的本領乃是熔鑄各種佛像。
關西大大小小的寺廟幾千所,就算遍地都是信徒,也得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在諸佛寺之中脫穎而出,獲得更多的信徒擁戴與供奉。
弘法寺鑄造的佛像寶相莊嚴、風格各異,在北地郡乃至整個渭北都享有盛譽。每年的行佛像禮,都能在左近諸寺廟中名列前茅。
所以每年也有許多僧徒信眾慕名而來,希望能夠恭請一尊佛像帶回供奉。
今天,求法禮佛的山道上又出現了一支近百人的隊伍,押運著足足五架大車,諸騎士們簇擁著一位貂裘華服的英俊少年郎君,向著弘法寺山門而去。
李泰坐在馬背上左右張望這寺廟規模與山景,心中也是感慨諸多。若是忽略那些宗教特征,說這里乃是一個豪強大族割據地方的勢力也毫無違和感啊。
他這里正自感慨,對面山道上有一隊手持棍杖的沙彌僧兵正快步迎來,人數較之他們只多不少,且這些僧兵一個個生的五大三粗、孔武有力,行走間甚至還有幾分行伍氣質。
“來客止步”
一名白袍僧人應是這一隊僧兵的頭領,彼此間隔還有十余丈便高聲喊話道。
李泰視線略作示意,后方的張石奴便打馬行上前去,大聲喊道“某等是來自長安行客,我家郎主乃當朝郎官,因訪京中梵妙寺曇義師得知此境弘法寺造像美觀,故持師法牒叩門求訪禮迎一尊上師大像,參加長安行佛大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