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敏聽到這里也醒悟過來,點頭道“伯山你說得對,眼下使命波折未已,實在不可再惹事則于身。郡縣縱有藏奸在事之中,也非我等過錯。我即刻遣員分告左近官府,咱們只需守住此方不失”
明白到這一點之后,他便也顧不上再殺僧泄憤,即刻入堂去寫告急書信,遣員分送出去。
李泰本就是一個幫手,倒不必為如何善后而操心,而是又回到寺廟倉儲區,著員速速盤點收獲。
這寺廟中的庫藏,嚴格來說也是屬于賊贓,應該輸送于霸府。
不過他又不是奉的霸府正規命令入此剿匪,而是柳敏的私人關系,作為一支義兵參與其中,究竟繳獲多少物資,當然沒有義務向霸府報備呈交。
霸府既沒有負責他的行軍開支消耗,凡所給養都得在不違律令的前提下進行自籌,他的部曲們一個個都是吞金獸,凡所出動都要消耗大量的物資給養,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這弘法寺本業就是熔鑄佛像,因此寺中相關的物料積存極多,包括各種成品,堆積了幾大倉庫。
一時間也難細細的盤查稱量,一直到部曲們在俘虜中找到幾名管理倉儲的執事僧,從他們那里索取到相關的籍簿,這才算是有了一個繳獲人物的約數。
找到這些重要計簿后,李泰轉頭吩咐部曲一把火燒了這存放文籍的房間,自己則一邊捧著那些計簿翻看,一邊愁的皺起眉頭。
有時候收獲太多,也會讓人煩惱。諸多實物繳獲,可不像后世一串數字兜個幾圈就能洗的干干凈凈。中飽私囊雖然是基本操作,但也不好做的太過明目張膽。
略作沉吟后,李泰便讓人召來寺中幾名幸存的管事僧徒,其中就包括之前接待他的那名老僧,這會兒還在兩眼朦朧的略有醉意。
“兩個選擇,一個是即刻下拜、做我家奴,一個是現在就超度往生。一、二”
李泰這里還沒數到十,幾名僧徒便已經盡數跪地呼喊郎主饒命。
逼降幾人后,李泰即刻給他們安排任務,著令他們負責出面組織寺中幸存的僧徒、特別是之前就讓李泰眼饞不已的那些工坊匠人們,他是一個也不打算放過,全都要收作自己的部曲家奴。
當柳敏再尋過來時,李泰已經搞出了一個初步的分配方案。
除了他收作家奴組織管理俘虜的幾名僧徒,寺中其他在籍的僧徒,全都要歸為罪犯俘虜。工坊里那千數名工匠并其家屬,李泰是要作為部曲收編。寺中所繳獲的諸類物料,他也要留下一半。
這些人與物,統統不會呈交于奏報之中。至于其他的收獲,李泰便不管了。像這寺廟、寺田并諸僧祗戶們,他們既帶不走,此地官府也肯定不會任由他們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