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又在此境狩獵幾日,比較徹底的肅清了一下左近區域的兇勐野獸,這一次行獵才暫告一段落。李穆帶著一批獵獲得來的物資與清剿諸胡部落所俘獲的千余士伍,同李泰告別之后便率部自歸東夏州的治所廣武城。
李泰安排兵長呂川帶領一百名騎兵部曲留守塬上,自己也引部折轉返回了仍在建設的黑水防城。
黑水防城位處庫利川的中段,即就是原郝仁王所部居住的那座城池。
李泰來到此境后便于原本的基礎上更作擴建,如今這座防城背靠北邊的羌原、南臨庫利川,城池規模較之前擴大了將近一倍,原本易守難攻的地勢得以保留下來,城池則劃分為內城與外城。
內城為城防兵駐地,外城所居住的便是軍人家屬與屯田民眾。人口主要是從諸黑水胡部營救出來的漢胡奴隸,加上從境域周邊所招募的游食難民,編戶造籍在千數戶之間,但也不乏單丁為戶的情況,實際的居民只有三千多人。
人口雖然不多,但這座黑水防城管控的范圍卻大,庫利川整段流域加上南北五十里的范圍,可以說是將北華州與東夏州之間這一段宜于耕種的土地盡皆囊括其中。
此境地廣人稀,受限于人口勞動力的不足,雖然防城周邊已經開始進行屯田耕墾,但也只是燒荒粗耕。
短年之內畝產是很難有大幅度的提升,可是由于耕墾的面積足夠廣闊,在李泰不繼續擴整部伍的情況下,今年之內就可以實現自給自足。
但不擴軍是不可能的,以李泰現有的人馬,要防控洛水到黃河之間這一段區域,人員分配下來實在有些捉襟見肘。
像是黑水防如今駐軍只有五百余眾加上五百多名屯田的鄉兵,眼下正是盛夏,田野中資源物產尚算豐富,可以采獵以補生計,再加上李泰因為練兵的需要頻頻主動出擊,可以壓制的此境胡部不敢進犯。
但秋冬之后田野漸荒,生存壓力因此增加,那些分散于野、記吃不記打的黑水胡部必然又會賊膽大熾、蠢蠢欲動,防守壓力就會陡增。
為了避免今年的屯田成績在秋冬遭到大肆破壞,李泰也在積極的擴編部伍。
今年鹽引法初行,為了避免繁法擾人,開中法的實施還要留待明年且觀鹽引法成效才能決定是否推行,因此這里眼下對關中那些豪強大戶的吸引力仍是不大。
李泰想要擴充軍隊,主要的途徑還是就地招募,入伍即給授良田。這在時下而言也是一個創舉,鮮卑一直以來所奉行的都是部落世兵制,包括初期的府兵也并不是藏甲于耕的兵農合一。
有恒產者才有恒心,如果沒有需要誓死保護的產業與利益,哪怕一時之間招聚再多也是一觸即散。李泰因甲授田、免其身役,也算是提前將府兵成熟時期的規令拿到現在來用,一時間倒也效果卓著,應募者絡繹不絕。,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