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給三防城的定位就是自己的養兵地,等到具備了一定的勢力,那就可以
思緒到了這一步,卻突然停滯下來,然后李泰才發現他竟有些迷茫,因為他對接下來要做什么都沒有一個明確的規劃和目標,
“江河入海,事總歸宗。北州雖有胡荒之擾患,但并不足礙大局,于大勢之內只是淺塘,些許人事的增長便會四散于外,完全不能鞏固穩定下來。伯山你雖然造此事業,但也只會肥給四鄰,難能固本啊”
獨孤信見李泰還有一些茫然,便更進一步的說道“人間事情,錯綜復雜,但當此世道,唯一可稱大功者,無非克勝東賊、中興大統,舍此之外,余者諸事皆不值得長情投入”
李泰聽到這里,不由得大生醍醐灌頂之感,獨孤信可謂是把他處境剖析的很明白。
眼下的他,除了執掌洛水水利,還有三防城近萬人馬,看起來權柄不差,也獲得群眾稱贊夸獎。但事實上,他所謂的權位一直都很虛浮飄渺,不能腳踏實地。
歸根到底,他的重要性并不取決于權力的大小,而是在于他的責任與義務。
都水行署草創以來,剛過了幾天好日子,結果被臺府一道征令逼得賣產業。
雖然這產業最后也是被李泰倒手買了過來,但這件事也說明,在臺府眼中,都水行署能不能夠正常維持運作的重要性,遠遠比不上今年大閱的正常舉行,自然是能征多少就征多少,無所謂竭澤而漁。
與此同理,三防城所組織聚集起來的人馬,一旦臺府別處有需求,必然也是隨時征調沒商量。就算這三座防城再被稽胡攻破,局面無非退回到之前,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可是,臺府敢不敢隨便把玉璧城守軍調回來參加大閱又敢不敢讓韋孝寬掏空庫藏的支援臺府
換一句話說,如今的陜北幾州實在沒有太大的戰略價值,也根本就沒有聚集太多人事物資的理由。無論李泰在那里經營出怎樣的成績,這些成績很快就會被其他更有需求的方面瓜分殆盡。
他雖然也只把陜北當作一個積蓄力量的跳板,可就西魏這令人捉急的財政狀態與宇文泰饑不擇食的做派,等不到養肥就得下手啊
李泰不是沒有考慮過,隨著這一攤子事業越來越大,免不了就會有人跳出來要摘桃子。諸如不久前,宇文護還要將親信插進來,自然不是因為擔心他手下人手不足。
可經過獨孤信一番剖析,李泰才意識到他還是太天真了,或者說還不習慣這些鎮兵們竭澤而漁、得過一天是一天的行事作風。
什么中興大統云云,那都是虛辭大話,說的直白一點,眼下西魏最重要、最根本的任務,就是跟東魏、跟高歡干仗西魏境內所有的人事資源,統統圍繞這一件核心任務來運作。
無論是什么人,跟這件事關聯越深、越近,那就越重要。否則,就算是皇帝,你只要幫不上忙,那也得靠邊站
李泰原本還打算說服獨孤信以楊忠為橋梁、向陜北地區轉輸一部分人事資源,可在聽獨孤信將其中關鍵點分講清楚后才明白過來,感情連自己能不能在陜北茍得住都成問題,又有什么理由去說服獨孤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