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將熊熊一窩,趙貴幾場大戰的失律讓人印象深刻,但其所面對的也并不是一般敵人。李泰自覺得他家部曲跟東魏主力強軍還是有點差距的,倒是不敢指望能嚇得趙貴狼狽逃竄。
“伯山將此問我,那真是所問非人了。我雖然出身將門,但卻常年不入行伍,更無從察知別家門下營伍細則。”
念華聽到這問題便有些汗顏,他家雖然也出身鎮人,但因他老子上岸遠比此間鎮將們要早得多,所以他一直也都是過得養尊處優的生活,經歷甚至比李泰更像是世族子弟,實在是無從回答,倒也不是刻意諱言。
兩人走了沒有幾步,便聽到莊外遠處又響起了馬蹄聲,便且立定等候片刻。
“阿磐,你又怎么”
彼此距離還有十余丈,崔謙的抱怨聲便先傳來,當看到站在李泰身旁的念華時,崔謙才稍作收聲,入前下馬稍作寒暄之后,便一臉無奈的望著李泰,雖不言語,但那眉眼間卻似有千言萬語。
念華見狀后,索性直接告辭,臨走前還跟李泰說去別處打聽一下人事消息,稍后再來告知。
等到送走了念華,不待崔謙發聲,李泰便先開口道“表兄來的正好,我正要向你請教趙貴他門下兵將人事。事已至此,當然要做好萬全的準備。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趙貴他自恃資望而妄自尊大,我若能將之力勝,必也能夠大壯參閱諸后進武將們的志氣”
崔謙如今官居都官尚書,主掌軍事刑獄諸事,對霸府眾將才能資歷等等也都還算了解,倒是不會像念華一樣一問三不知。
此時聽到李泰這么說,崔謙先是點頭說道“近年軍中的確不乏惡事,老卒欺凌新兵、鎮人排抑漢將,六軍整擴之后更是頻繁發生、屢禁不止,若能有一少壯共鎮將元老爭雄奪勝,也的確是能振奮人心。
但阿磐你實在不需作此冒進之計,趙貴他之所以號為元老,并不只因勢力資望,更在于故義鄉情。鎮人們客寄異鄉,本就敏于自警、推崇鄉情,就連大行臺恐怕都不失這樣的計量,阿磐你又何必急與爭鋒呢”
西魏軍隊的主體成分與結構正在發生變化,新舊交替也是必然的事情。崔謙認可李泰的想法,但卻不認可他的做法。
講真,最近一直用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安卓蘋果均可。
李泰聞言后也連連點頭應是,說就言聽計從、做就屢教不改,眼下最重要的當然還是將這場比斗應付過去。因此崔謙也沒有再多作說教,入莊后便將趙貴的部曲人事情況講述一番。
大閱漸近,白水與華州城之間人事訊息的流動本就頻繁,一些勁爆的事情不需要一天就能在兩地之間完成傳遞。
臺府中,大行臺正在準備入京匯同皇室并朝臣們一起前往白水參加大閱,突然聽到下屬進報這一個消息,臉色陡地便是一沉,直接拍桉怒聲道“眼下國家難道承平無事,氣力旺盛到要作此惹人煩躁的閑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