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確保鄉情秩序的繼續穩固和有序發展,李泰就必須要為這些新增的布帛產量去尋找消化市場,無論他官居何處,這都是他推脫不了的責任。
還有三防城與剛剛增設的北部防城一事,全都不可半途而廢。故而無論上層政治斗爭如何,李泰又會被怎么發落,他都不能拍拍屁股直接走人。
這么一通合計,李泰只覺得有些焦頭爛額,心情也不由得因此憤滿起來,只覺得包括宇文泰在內這些老家伙們只顧自己權勢糾紛,完全不管社稷安穩。
要不是還有老子這么一個赤膽忠臣以大局為重,這西魏朝廷早特么散伙分行李了當然就算散了伙李泰也不覺得多可惜,反正早晚得完蛋,可問題是現在散伙的話,他行李分不到大份的啊
原本李禮成是被李泰安排進了臺府接替他擔任鎧曹參軍,過年都沒來得及趕回長安。李泰特意傳信給他,讓他盡快入京來,趁著自己還在京中這段時間里給李禮成跑跑官,爭取能夠獲得一個更大的實權官位,來照顧一下此邊的人事產業。
當李禮成聽到李泰的規劃后,頓時也興奮不已。他自有一顆事功之心,否則去年也不會拍拍屁股就跟著李泰返回華州。
這小子出身比李泰還要硬挺,且不乏親友關照,但混的卻遠不如李泰。親友們的照顧主要只是生活上,但在前途上能給予的提攜幫助卻是非常的有限。
“伯山你這次打算讓我擔當什么樣的官職我雖然年資不足負重,但只要你安排我做,我就一定盡力做好,絕不辜負你給予的機會”
李禮成同李泰相處時間雖然不多,但對李泰的崇拜卻是極深,特別在華州見到商原那么大的家業與隨口幾句話便將之安排進臺府擔任官職后,在其心目中只覺得李泰簡直是無所不能。
李泰聽到這話后卻有些啞然失笑,聽這小子意思,哪怕自己說要給他安排一個三公職位他怕都不會懷疑,但他如今的能量卻實在有點辜負李禮成對他的信任。
之前的他不說能量多大,但就連李穆這個東夏州刺史的位置都是一言指定,包括崔訦的北華州刺史,雖然很是被大行臺敲打一番,但也總算是遂愿了。
但那時的他是霸府新貴、大行臺心腹寵臣,自然說啥是啥、萬事都好商量,可現在卻落架鳳凰不如雞,再沒有之前那種話語權,想要給李禮成安排一下新工作還是挺麻煩的。
李禮成的年齡雖然比李泰淺長一些、且入關更早,但卻沒有李泰這樣的稟賦和機遇,去年才解褐入仕,只憑著門蔭得授一個著作郎,完全沒有任職軍政的履歷。
如果是在往年西魏吏治還頗混亂時,想要安排一個實權的官位難度也不大,只要實力夠大、關系夠硬就可以了。
但隨著六條詔書的頒行實施,官職選授就變得嚴謹起來了。就連宇文泰雖然要給獨孤信和李泰添堵,對李泰的官職授命也不是隨便安排,而是切合李泰的功勛履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