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人的視野未必能看到那么長遠,但絲路貿易的利潤豐厚卻是不證自明的一個共識,故而隴右群眾們對此也都懷有一個比較美好的期待,如果有機會的話當然要嘗試一下。
但是很抱歉,通道剛剛打通,仍然不可完全開放。地境之內人心未安,還要進行一系列的軍事管控。而且為了防備女干邪之類窺望軍情,絕不容許跨地域的自由往來活動,只有獲得隴右大都督府準許之人,才能通行東西。
如果有人對此提出質疑,李泰也可給予一個擲地有聲的回復當時軍用匱乏時你們在哪里這頭一鍋湯當然得讓那些忠義之士們分享
如此一來,既能籌措到足夠的軍需物資,又能在隴右豪強群體中挑選出一批認可當下境域統治的時流
,同時還能挑選出一群在河西商道打通伊始便頗具實力的商賈,從而讓這條商路上的東西方交流貿易快速恢復起來。
李賢在聽完李泰這番計劃后,不由得又是一番贊嘆,直道李泰深謀遠慮、憂國憂民。但贊嘆歸贊嘆,眉眼之間卻有些流于表面、言不由衷。原因也很簡單,因為這計劃聽起來太美好,反而顯得不真實,最起碼一點,李泰這么做的動機是什么
一千頭駱駝自然要不了一百萬匹絹那么高的價格,但也絕對是一筆價值不菲的財富,李泰就這么分使于眾而不求回報如此毀家紓難、舍身忘己,實在是讓人不太敢相信。
李泰見李賢神情如此,便又嘆息道「此番入隴才知鄉里族人生計難稱從容,老少多有失養,實在讓人心痛。我今也算是淺有余力,故而便想做些公私兩便之想。
駝群分使群眾之后,難免會有鄉人飼養不善而有折損,凡折損之數總需要官府、民家兩下承擔。我也不需要絹帛谷粟的賠償,只希望能劃去一些園業土地以供鄉里族眾耕養經營。」
李賢聽到這里才點了點頭,算是感覺有些合理了。鄉里情勢維持多年,基本上也是一個蘿卜一個坑,即便某家衰敗也會有其別的族支繼領其鄉勢資業,外來者想要插手立足并不容易。
李賢一家自是鄉勢雄大,但也需要通過對隴西李氏的資助扶持來加強在隴右的影響力。李泰如今來到隴右,自然也有這樣的需求,選取這樣一個切入點也算合情合理。
臺府對于秦州這樣的重鎮監察還是非常嚴格的,大統初年大行臺為了警懾群眾,甚至連其表兄王世超都因觸犯眾怒而被殺掉。
但今李泰為了西征軍事能夠順利進行,傾盡家資買駝借于群眾以勸輸,道義上是絕對站得住腳的,無論在朝在野都能獲得極大贊譽。有了這樣的仁政義舉在先,后續再有什么舉動,大家也都能以更加寬容的態度加以看待。
官府借使在先,民家認押在后,如果這抵押物出現了什么閃失,給予足夠的賠償也是理所當然。至于該要如何賠償,自然是他這個秦州長史負責處理,便可不動聲色的將更多優質鄉里資產納入自己戶下。
想到這里,李賢也不由得感慨李泰用心之巧妙,入境這么短時間便已經妙計頻施,怪不得李穆家書中對其贊不絕口。相談越久,李賢也越能感受到李泰那不拘一格的奇思妙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