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在聽完之后卻并不急于表態,一臉思索的返回堂中坐定,才又望著老僧說道“河內公行前囑我一定要和洽群情、不要輕易觸犯眾怒,萬佛堂存立悠久,廣受郡中百姓膜拜,恐怕不好貿然觸犯吧”
“若是別者,自然難免此番憂慮,但使君少壯正銳,俗話說寧欺白首翁、莫欺少年郎,又何懼邪情滋擾更何況使君也言此乃老僧職份之內的事情,但使官府不作插手,老僧可保證鄉里輿情絕不偏幫萬佛堂那些狂悖僧徒”
老和尚見李泰仍有些猶豫,便更加重注碼,甩出一份草圖拍在案上表示除了之前各種佛禮程序,還會于其寺中出資建造一座雄威佛堂,用于供奉此番佛禮所鑄造的那些佛像,常年享受信徒香火,所求必然更加靈驗。
李泰聽到這話后神情才漸有松動,并又作叮囑道“法師可以隨事征用,但用罷后也要及時歸還。”
老僧聞言后自是連連點頭,只要生米煮成熟飯、把人給調遣過來,事后需不需要歸還,那就不用別人給他意見了。
他見李泰這么好說話,便又加一把勁說道“若諸禮器務求盡美,則武都庵坊中匠奴也都不可缺少。”
聽到這老和尚得寸進尺,居然連皇家產業都敢打主意,李泰便也暗樂起來,這特么不把黑賬都記你頭上,都對不起這么賣力的幫我挖坑,于是便也點頭許可,只是著令老僧一定要在程序上做的無可挑剔。
兩人都各盡自己所能的給對方以遷就,這合作自然是既融洽又快樂,幫助了對方的同時,又感覺自己也收獲滿滿,這大概就是所謂的雙贏吧,當然那是得劇情正常發展的情況下。
老和尚做事很爽利,在跟李泰達成共識后當即便返回寺中,吩咐諸執事僧整理籌備佛禮所需各項物料。寺中能有產出者那就加快生產,不能產出的那就趕緊就市采買。
李泰也在密切關注著事情的發展,當得知在光明寺大手筆搜購各種物料的情況下,整個秦州各種禮佛物料的時價都有所上揚,也不由得大為感慨這光明寺真是闊氣,憑其一寺財力竟然能夠攪動合州物價上揚。而在佛法昌盛的隴右,各種禮佛用品絕對不屬于小宗市場,可見光明寺在短時間內往市場投放了多少錢帛
當然,老和尚狐假虎威的任性調使別家寺廟的寺奴工匠,也給李泰帶來了不小的麻煩,萬佛堂等諸寺主也都紛紛登門,來到州府進行控訴。
李泰自不會為了搞一個光明寺便攪得整個秦州沙門人情不安,大凡迷信這些的,腦子本就不夠靈光,若被利益受損的僧人煽動起來,還不知會釀生出怎樣的亂子。
于是他對這些寺廟管理人們也都用心安撫,先拿出一個為失散至親祈福的由頭出來,讓眾人心存顧忌,不敢上來就先撕破臉,然后再鄭重保證事后一定勒令督促光明寺盡快歸還,暫時將群情給安撫下來。
李泰這里頂住了各方壓力,也讓曇靜法師爽快不已,對許多垂涎多時、往年卻不敢輕易有所舉動的寺廟產業都生出想法,大有要借此一統秦州沙門的意思。
當然,他也不敢怠慢李泰的事情,由于鑄相需要使用大量的貴重金屬和寶石,在絲路不暢多年的隴右也是稀缺品,曇靜法師都命令僧眾們盡力收購,直將這些貨品價格抬高將近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