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僧徒們卻是感悟不到這一點,但其內部組織早被李泰帶來的州軍破壞殆盡,又沒有了曇靜法師這個首領下令指揮,也就只能袖手旁觀事態進一步的發展。
光明寺的資產被陸續整理出來,每一項數據都讓李泰驚嘆于這隴右大寺的豪富。單單各種田園產業,便坐擁四五千頃之多,且多是依傍渭水、灌溉方便的上等良田
這個數字著實驚人,隴右自然不比關中那樣耕地資源豐富,整個秦州在籍的屯田與均田等各類耕地累加起來也不過只有數萬頃而已。光明寺區區一座寺廟所擁有的田園面積,居然便達到整個秦州耕地總量的將近十分之一
這么多的土地,顯然不是僧徒們逐分逐寸的耕墾出來的,其最大的來源就在于各種形式的捐施。
諸如自食惡果的天水閻氏之類,境中同樣不乏自耕民戶為了躲避沉重徭役而主動捐身寺廟。講究一點的那是大戶的如數奉還,百姓的三七分賬。但隨著曇靜法師聲望漸高并成為僧官之后,那就統統拿下,光明寺的資產自然就急劇膨脹。
有了土地還得要人口,光明寺在籍的僧祇戶有三千兩百多戶,這一數據都超過了大部分秦州下屬縣治的在籍民戶數。
至于供養戶則就達到了驚人的一萬一千多戶,當然這是曇靜法師借其職務之便,將一些境中小寺的義邑供養人都劃歸到光明寺身上來,統一收繳供奉資貨后再按照比例進行分配。闌
老和尚通過這一方法,將境中許多寺廟的命門都拿捏在自己手中。
若非李泰先是假意示好將之麻痹、再背后下黑手,上來就與之敵對硬碰的話,單憑秦州留守力量還真不是對手,即便是挑翻了這老和尚,整個秦州也將大亂。
畢竟整個天水郡在籍戶數才兩萬戶出頭,這已經是隴右首屈一指的大郡籍戶數。光明寺所擁有的供養戶就占了一半,再加上其他一些不受他這僧官控制管轄的信眾,可想整個天水起碼三分之二都是信徒
人地資源已經是如此豐富,拋開其他雜項產業不說,光明寺各類物資的儲蓄自然也是極為驚人的。
單單隸屬其名下的糧倉,便分布在郡中乃至其他州郡各處,足有二三十座之多,積存的糧食更達到十數萬石之多。而且這還是因為年前和當下春耕放貸出去許多,等到秋后收成收繳上來,這個數字還要翻增倍余
還有比較夸張的,李泰發現向光明寺借貸財物的不只有境中豪強大戶和平民百姓,甚至就連一些郡縣官府名字都赫然在列。
特別是在西征前夕這段時間,諸郡縣都要向秦州輸送戰備物資,感情一些素來清貧、府庫空空的郡縣干脆就向光明寺進行借貸。這特么哪里是一座寺廟,簡直就是一個規模龐大的綜合性金融公司,是他媽資本闌
李泰在關西混了這幾年,橫財倒也發過不少,金銀珠寶車載斗量都有經歷過,但這次也不免覺得有點撐得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