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舊鎮三防城時,便已經是領掌近萬人馬,雖然其中相當一部分并非自家部曲,但私曲加上商原招募的鄉里子弟也有數千,去年白水大閱時便已經能夠拉出一軍人馬。惦
此去隴右僅僅只過去了幾個月的時間,他便又帶回了三千隴右健兒,這拉隊伍的本領簡直讓人瞠目結舌。而更令人驚詫有加的,則就是直屬于李泰的部曲人馬便已經達到了六七千眾之多
眼下雖然是南北朝末代的后三國時期,但無論是在哪一國,擁有如此龐大規模私人部曲者都絕對的不容小覷。
哪怕是在賀拔岳還未身死、北鎮軍頭們各自部曲建制尚自完好的時候,都鮮少能有人擁有如此規模數量的部曲人馬。
在如今的關西,拋開幾個情況比較特殊的存在,單人擁有如此眾多私兵部曲的軍頭也是寥寥無幾,當然李泰本身也是一個頗為特殊的存在。
他先繼承了相當一部分賀拔勝的部曲遺產,而后又獲得大行臺的著力栽培,小小年紀便被授予大都督職銜并得領陜北三防城建設,接著又因為獨孤信女婿的緣故坐鎮隴右數月,一路來都不乏大佬扶持。
當然真正讓他得擁如此龐大勢力的關鍵還是在于自己的努力,賀拔勝部曲多是老殘,本身就是一個沉重的包袱,陜北更因稽胡肆虐而淪為胡荒之地,至于隴右,李泰如今所撬動和統合的鄉情較之獨孤信還要更加深刻。
無論過程如何,如今的李泰的確已經是一個貨真價實的豪強軍頭,若從大統九年他初入關時算起,勢力增長之快實在令人咂舌。惦
但是大也有大的煩惱,他這么多的人馬,如果不肯接受被分流拆解,那也不好安置。
方今西魏國中本就是朝廷和霸府之間互相對峙,若再安置著李泰這樣一支并不屬于他們任何一方嫡系的人馬,無疑會增添更多變數,而李泰也根本不夠資格游離于他們二者之間左右逢源。
如此一來,將李泰并其麾下人馬進行外放,承擔一部分邊防任務便是當然選擇。
諸如河東、豫西與河南等各地也都不乏勢力頗壯的豪強,朝廷和霸府也都給予名位拉攏,但卻鮮少招募他們入朝,一則自然是為了抵抗東魏,二則就是存心提防。
更何況,在關中相當一部分人看來,李泰所帶回的這三千隴右健兒應該是給獨孤信代持的,而非李泰自己營張的勢力。畢竟他入隴不過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哪有本領造出這么大陣仗
既然如此,這支人馬就更不適合放在長安或者華州這樣的核心區域,誰知道會不會突然暴起、搞什么兵變
這個問題,李泰也早有設想,對于是否能夠長期留守關中平原內并不在意,甚至還隱隱期待能夠被外放鎮守一方。惦
如今的他已經是兵強馬壯,與其待在關中束手束腳、謹小慎微,一有什么風吹草動便戰戰兢兢,還不如外出闖蕩,浩大天地、大有作為
因此當聽到若干惠這番感慨后,他便又笑語道「遭此亂世,無論公卿還是黔首,都不免憂患實多而歡愉殊少。但能聲訊不絕于途,可知行人不孤于道,對人情已經是一大寬慰,實在不敢奢望能夠長相聚首。恩命所使,義不容辭,又豈敢私心竊念、頓足不前啊」
若干惠聽到這話后便又笑語道「言雖如此,但若能人地兩洽,那自然事半功倍。北州事情,我知你規劃多時,之前轉事隴右時想必并不情愿,如今得愿受召歸國,那也一定是希望再事舊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