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我能有助紓解柳參軍憂困,這是我的榮幸。」
李泰聞言后便笑語說道,柳虬跟隨他丈人獨孤信頗久,也算是心腹舊人之一,還有自家表哥將人引入,看在他們的面子上,他也不能將人拒之門外。而且看樣子還是為的韋孝寬來向自己求助,那他就更加沒有袖手旁觀的道理,于是便大氣表態道。
這翁婿倆聽到李泰這么敞亮,眉眼間也都有舒展,當即便跟在李泰身后入堂坐定,那韋孝固稍沾坐席便又起身對著李泰長施一禮道「家兄受命鎮守河東玉璧城,東賊大軍又將來擾,玉璧首當其沖,懇請李開府能為援助二三。
久仰開府賢聲大名,前無事由來拜,今日首登廳堂便是告困,心實羞慚,但今關西之內實在想不出還有何人堪為仰仗。若能得濟解此危困,我家上下感激不盡且必有后報」
雖然說之前彼此乏甚交情,第一次見面就是要求助的確是有點不妥,但因目標是韋孝寬,李泰非但不覺得不爽,反而還頗感與有榮焉。蛂
如今的情況也的確是,如果霸府不明確表態不遺余力的救援玉璧城,那韋孝寬能在關西獲取到的人事資源幫助還真的很有限。
歷史上韋孝寬雖然因玉璧一戰成名,并且給西魏政權贏得了巨大的戰略轉機,但事實上從宇文泰開始、包括他的子侄們對韋孝寬一直不咋滴,他們始終對韋孝寬這個關隴土著中的軍事領袖人物充滿警惕。
李泰自己便親身參與之前的軍事會議,明白霸府一直到目前為止都沒有明確的要對玉璧城進行大規模人事增援的計劃。柳虬雖然未
與其會,但既然官居霸府記室參軍,必然也有自己的消息渠道,必然是清楚這一點的。
京兆韋氏雖然也關中大姓,但正如歷史上宇文護反對汾北筑城時所言「韋公子孫雖多,數不滿百。汾北筑城,遣誰過之」,即便其舉族之力,也不足以被一個政權放在眼中。
韋孝寬的人際關系中,獨孤信并其舊部們都分散各邊,即便有心也是無力。而諸如弘農楊氏等關中大族,也都被排斥在核心軍事系統之外,就連楊敷還要循由李泰而入事。
所以韋孝固這么說也不算錯,當下在整個關西既有能力又有動機給予韋孝寬實際幫助的,大概也就只有李泰了。
李泰其實也早就有給韋孝寬一定幫助的想法,此時聽到韋孝固的懇求后便連忙起身表態道「韋使君懸師河東,為國守邊,無論是出于情理還是道義,若有所求,我不敢不應。蛂
若非身受職事所限,我甚至都想共使君并肩據守于玉璧。無論人事上有什么不足,只要在我能力之內,一定盡力做到」
ibiqu,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