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舊曾是一座郝氏胡城,居然也已經被開府攻奪下來化為己用。”閎
黑水防城外,韓果的一聲感慨讓李泰對這個人肉導航的超強內存認識更深,如此天賦在這中古時代簡直就是開掛一般的存在。
留守黑水防城的朱猛等人早已經在道左等候,見面后自是免不了一番喜樂寒暄。
李泰還要留在此間進行一些人事調整,韓果則先與李穆一同前往東夏州州城廣武,當面進行一些人事交接。畢竟李穆說的州事再怎么簡約,東夏州終究也是陜北一大州治,管理著廣闊的區域,絕不是兩三句話就能交代清楚的。
黑水防城較之李泰去年離開時也發生了極大的改變,守將朱猛并一些從都水行署遣散的屬員在這里認真貫徹他之前所制定的發展計劃,并沒有因為他一人的離開而令事務停滯不前。
首先也是最顯而易見的變化,就是庫利川兩岸的屯田規模激增。李泰之前離開的時候,此邊所開墾的荒地才不足千頃,如今再次返回,屯田規模卻已經達到了七千余頃之多。
朱猛等下屬們在講起這一數據的變化時,臉上也都洋溢著自豪之色。
朱猛身為一個武將,原本對于地方治理和民生問題都不甚在意,可是眼見著一片荒蕪之地在自己等人的一番努力之下,漸漸變得繁榮富饒起來,心中也充滿了成就感。閎
隨著洛川河渠的貫通,使得這一片河洛之間形成一個整體的水網,河道的淤積泛濫與枯水斷流等情況得到了極大程度的改善,河渠周邊的土地也都變得適宜耕作。
同時河渠的貫通,也給地域之內的防守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沿著河津所在設立防戍據點用以阻攔來犯之敵,即便敵眾我寡也能通過水道快速進行增援,使得區域內胡寇再難做到來去無蹤、轉進如風,活動和生存空間都被大大壓縮。
開墾出來的耕地增多當然也意味著人口的增加,李泰在赴隴之前便將大部分的部曲安置在黑水防城以防備境中胡寇反撲,如今黑水防城駐兵便有三千余眾。
但這些部曲人馬也并非黑水防城居民的全部,如今在籍編戶便有近五千戶,已經不遜色于關中一個中等郡治。在地廣人稀的陜北,從無到有的聚集起這么多民戶,絕對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
這些民戶多是境域之內主動依附而來,在參加過一些防城所組織的墾荒勞作后才正式獲得編戶與授田資格。只不過此邊民生基礎仍然非常薄弱,編戶雖然得到了授田,但仍需要進行集體耕作,耕牛、農具、糧種統統都要入繳公庫進行管理。
除了這些編戶之外,還有歷場戰事所俘獲的胡部人口,這些俘虜們當然不會獲得分田授地的優待,只會作為農奴參與勞動,也是官屯生產的主要勞動力。
這些士伍奴隸不只要負責防城官田的耕種,一些因為軍功而獲得授田的甲卒如果本身沒有家眷,也可向防城租使奴役。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