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這上千名騎兵涌現進視野之中,無論是城頭上、還是在荒野中追殺稽胡卒眾的東魏人馬都驚詫不已,一名騎兵兵長立刻下令回援。
此時再追殺荒野中這些稽胡群眾全無意義,若被這一支突然出現的奇兵將城池攻奪下來,且不說他們將會遭受怎樣的刑罰,只怕當即便要處境堪憂。
守城的將士們眼見敵騎逼近,心中頓時也慌了神,在將己方回援人馬和來犯者的位置距離稍作對比后,守城的兵長便明智的勒令士卒們趕緊將城門重新關閉起來,以免被敵騎沖進奪門。
在高速的奔馳下,數里的距離頃刻即至,眼見城頭守軍緊張的拉弓待敵,李泰輕笑一聲,趁著敵騎尚未抵達,快速將部伍分所三隊。
一隊兩百人陣列烏突城門前,只待城中守軍出城來便作沖殺,一隊三百人策馬沖上西側土坡休整待命,另一隊五百人則在陵水西岸排列戰陣,等待狙殺倉皇回援的敵軍騎兵。
敵方人馬心憂城池安危,很快便從荒野中馳行而歸,雖是高速奔馳,但陣型并不散亂,足見也是訓練有素的精兵。特別在將要沖抵騎弓射程之內時,這隊騎兵直向側方游掠,并且引弓射擊而來。
李泰看到這些人馬近乎整齊劃一的游掠與引射動作,也忍不住感嘆一聲,自從來到這個世界,他都還沒有見識過如此富于騎射美感的騎兵隊伍,不說他自家部曲,就算剛從隴上引回的健兒們,較之眼前這一隊精兵也是稍顯遜色。
但精兵并不意味著就能奪勝,同敵軍那靈活的切換陣勢相比,李泰所部應對就稍顯呆板了,既未引弓還射,也沒有變陣應敵,只是將臉一側,換了一個方位繼續注視敵軍你們瞎熘達啥到底過來還是不過來
很顯然,對岸稽胡卒眾們的安危在李泰心目中的重要性、是遠遠比不上這隊敵軍騎兵們對城池安危的重視,見敵軍人馬只是在對岸陣列如林,根本就沒有要作涉水迎擊的打算,于是那名東軍騎將便喝令一聲,隊伍頓時分成一大一小兩個部分,并分成兩處方位打算沖行過河。
李泰見狀后便直領梁士彥將此陣人馬引走,盯死了那人馬偏多的一隊,只待半渡而擊。至于自己則歸引坡上三百卒員,只待人少一隊登岸便作沖殺。
當敵軍騎兵們開始涉水渡河時,原本關閉的城門便也轟隆一聲便被打開,黑壓壓的守軍步卒直從城門中沖涌出來,各持刀盾向著列陣城門前的兩百騎陣便沖來,竟是要用這送命打法來為對岸騎兵贏得搶渡時間。
李泰瞧這蜂擁而出的步卒絕對超過了千數,再加上之前出城的步騎人馬,便已經超過了兩千之數,而此時城頭上還有數量不菲的守軍正在射擊配合城門步卒的沖擊,可見這城中守軍卻不止兩千多,劉阿七他們磨了這幾天,結果人家根本沒用全力。
李泰一邊在心中暗罵著,一邊喝令那兩百守門騎兵撤上坡地,這守將簡直他媽的屬烏龜的,明明城中這么多人馬,居然連劉阿七所部離石胡殘眾堵門叫囂數日都不肯出戰。
不過他很快便也注意到,這些沖出的步卒素質實在不怎么樣,遠不比對岸那五百騎兵精銳,較之劉阿七那群烏合之眾也不差多少,沖出城后居然不懂得變道列陣,而是又鬧哄哄繼續向河灘沖去,直將側翼完全暴露在坡上騎兵們的視野中。
如此目中無人,李泰自然不會慣他們的臭毛病,當即將手中馬槊一抖,率眾直向坡下沖去,馬槊向前刺挑,便直接洞穿數人,再作環轉噼砸,身前已無立者
五百騎兵沖擊一陣,便將這些步卒們攔腰沖斷,后路人馬倉皇向城門處后撤,但被攔截在前方的數百兵卒卻已經大大慌亂起來,在身后精騎人馬的沖擊之下,只能繼續向前亡命飛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