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相對比較安全的便是繞過晉陽城,循著李泰來路返回離石地區。這區域早被晉陽留守者進行了一番堅壁清野,如今晉陽城防大亂、龜縮不出,而北山長城的守軍又有李允信部負責牽制,所以短期內并沒有什么追兵攔截的危險。
但這條道路蜿蜒曲折且路程頗長,而那些邙山戰俘中的老弱之類有很多連自己行動都做不到,勢必會大大拖慢行程,滯留于途的時間越長危險就會越大。
若是繞行北境返回,李泰擔心不只這些老弱病殘會受不了行途辛苦而死在途中,可能其他部伍都會大受連累。
若是經由南線撤回的話,路程上倒是不需要折轉,沿汾水南下抵達汾州,經黃櫨嶺西去便可抵達離石。
但這條道路也有兩個問題,第一就是不知道韓果率領的稽胡人馬有沒有攻克六壁城等一系列防戍,第二就是極有可能遭遇東魏玉璧前線的回援之師。
諸種困境,眾人也都拿不出什么有效的計策,仍需李泰這個主將來作決斷。李泰在權衡一番后,便決定先移師晉祠稍作休整,并且派遣斥候向南面進行探查。
臨行前,李泰特意向駱超這個大功臣詢問是否需要將其家人從晉陽城中接應出來,眼下晉陽諸城仍是混亂不已,還是有機可趁的。
駱超聞言后卻直接搖頭道“歸義之心勢如脫弦之箭,人間得有妻兒者又豈止我一人豈可因此而令群眾受累”
聽到這家伙覺悟如此之高,李泰也只能滿口佩服,希望那位陸太姬干阿你不要因此而放棄自己事業發展。若在別的地方慘遭丈夫拋棄可能是滅頂之災,但在這里只能說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擁有了未來無盡的可能。
派出的斥候很快便有發現歸奏,在汾水沿岸發現許多沿水北上的鄉人隊伍,詢問一番多是自汾州逃跑出來的彼境鄉人,因受稽胡攻城寇擾而不得已向晉陽方向逃竄。
得知這一消息后,李泰自是欣喜不已,離石胡入寇汾州要比自己所部抵達晉陽還要更早,而且汾州地理位置距離玉璧前線更近,高歡必然是已經知道汾州遭受稽胡侵擾的消息,但仍無作有效援助,任由汾州鄉民逃亡。
可見在高歡心目中,玉璧戰事才是當下最重要的,類似稽胡入寇這種小事根本不值得分心分力的去應對。
所以眼下南去的道路應該還算安全,即便高歡得到晉陽騷亂的消息,一時間恐怕也難痛下決斷放棄針對玉璧城的進攻而大軍回援,極有可能只會派遣少量精銳,這個時間差若能把握得好,那么南線返回要比北路繞行成功幾率高得多。
有了這個認知后,李泰當即也不再遲疑,下令人馬隊伍即刻開拔,數百游騎斥候在前,自己本部人馬為繼,邙山戰俘們則在隊伍最后,一行八千余眾浩浩蕩蕩沿汾水南下。
rg
rg。rg,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