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入臘月,在臺府幾番遣使催請之下,李泰才終于打點行裝,踏上歸都報捷之路。
他倒也不是在刻意拿捏姿態,實在是需要安排處理的事情太多,若不安排妥當便不能放心離開,這才將行期一拖再拖。
隨著事業攤子鋪開的越來越大,李泰也越發有感于應該尋找一個全能型的助手,關鍵是內政方面能夠配合自己,將分散諸處的人事產業進行集中匯總來進行管理和推動的人才。
但這事說來簡單,要達成卻非常的困難。單單在能力上要達到這一點就很不簡單,大凡擁有這種事務能力的要么已經在朝廷、要么已經在霸府任職,即便野有賢遺并被李泰訪見,在完全相信對方之前,他也很難將自己的產業和事業規劃通盤相告。
來到關西這幾年,李泰其實也一直在有意結識和培養人才,并且也已經招攬到不少的才力為自己所用,但是由于他的產業和勢力增長速度實在太快,這也讓麾下群眾們才力與默契的增長很難追上他的勢力發展速度。
李泰自知這樣一個崗位的重要性,若真所托非人,被人連窩端了都有可能,所以人選的任用也必得寧缺母濫,在沒有絕對合適的人選之前,便也只能先維持現狀。
此行歸朝人事不少,單單各種物料便裝載了幾十大車,再加上一些重要的俘虜與斬獲,和需要受賞的人員,連人帶物湊成了一支規模龐大的隊伍。
當隊伍行抵黑水防城的時候,除了此間留守人員,臺府派來的使臣也早已經在防城外恭候多時。
當見到前來迎接自己的竟然是于謹,李泰也不由得大生受寵若驚之感。如今的于謹無論是在朝還是在霸府中,都可以說是宇文泰之下當之無愧的第一人,居然遠行千里,親自來到陜北迎接自己,這待遇規格委實不低。
“此道出入常行,早已經識途,何敢有勞大將軍親為導引啊”
若是別人,李泰還能顯擺一把大功臣的氣派,但在于謹這里也實在沒有什么好顯擺的,遠遠便翻身下馬,闊步疾行入前作揖道。
于謹也快走兩步,兩手探出平托住李泰的臂肘,同時笑語道“此番東賊來擾,國中群眾多數無勞無功,但伯山你深入敵境、痛擊賊巢,以至于賀六渾掩面羞走,真可謂威壯快意能來引領你這位將要名滿寰宇的壯士歸國述功,是我的榮幸啊”
于謹這番吹捧調子起的太高,以至于李泰稍作自謙的回應兩句都仍感覺是在自夸,索性打個哈哈,轉又向于謹身后諸員打招呼。
緊跟在于謹身后的,是一名身材魁梧、神情嚴肅的中年人,在同李泰相揖禮見的時候,這人臉上也欠奉笑容,以至于李泰都有點懷疑自己是不是什么地方得罪了這老兄
經由旁人介紹,李泰才知此人便是長孫儉,鎮守荊州多年,一直到不久前才被召回國中擔任大行臺尚書、分擔并接替蘇綽的工作。
李泰倒是得罪過長孫家,而且還得罪的挺恨,但主要是上黨王長孫稚一支,同長孫儉沒有太大牽連。至于其人對自己有欠笑容,李泰在稍作觀察后便確定這家伙就是一個面癱,無論面對誰都懶做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