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不常在京中,日后這邸業多半也是閑置此間,倒也并不需要使貨眾多的奢侈裝飾。”
李泰本就不是一個愛好鋪張浪費的人,擔心獨孤信會因斗氣而作鋪張浪費,于是便又開口說道。
獨孤信聽到這話后卻一瞪眼,冷哼道“哪怕并不長居此處,婚事前后總是賓客盈門,蓬門陋戶豈是待客之禮此間當下不必你來操心,成家后也不必擔心營家無計,奔勞半生積蓄的人事不付你少輩使用、留肥誰人”
他語氣雖然有失和藹,但傳達的意思卻是讓人倍感暖心,李泰若再多說什么可就真有點不識好歹了,于是便先謝過親自督工給他這新宅搞裝修的老丈人,然后才帶著一隊親兵出門去了。
臨近年關,長安城中越發的熱鬧,尤其不久前成功抵御住了來自東魏大軍的進攻,使得這個年節顯得更加喜樂祥和,街頭巷尾已經不乏慶祝佳節的人事布置。
李泰一行人在閭里之間穿行了約莫一刻多鐘,便抵達了一片高墻環繞的住宅區。
據說這里舊曾是某一時期的京兆府廨,后來官府轉遷到了別處,這一片府衙建筑便漸漸的被京中民戶所占據成為住宅。
原本府衙高大的圍墻將這里圍成一片相對獨立的空間,同周遭魚龍混雜的閭里隔開,很有幾分日后長安城坊里自成一體的模樣。
李泰將要結婚,老大宇文泰便直接賜給他一套婚房,而不甘人后的老丈人獨孤信則就親自把關裝修,完全不用他來操心。
但他小老哥李禮成這個家伙卻不像他這么備受呵護,本身也是婚期將近,一些事情卻還得李泰這個堂弟幫忙操持。
李泰之前便著員在長安城中給李禮成置辦一座宅邸,便選在了這一片區域中。這一片區域內居住的也多朝士權貴,進入其中時甚至還要盤查一番,可見治安情況良好。
當李泰抵達這座新宅時,李禮成早共馮翊王世子元亨等幾個京中少年站在這里等候,一起鬧哄哄的吧李泰迎入了宅中。
“都快已經成婚入居了,怎么還這么雜亂這院舍還是有些狹窄啊。”
李泰入戶之后,實現一掃便指著院落中堆積的一些雜物皺眉說道。其實這宅院收拾的還算得體,只不過他自家剛被老丈人吹毛求疵的挑剔一番,瞧著李禮成這稍顯平平無奇的家院便有些不太上眼。
李禮成對此渾不在意,只哈哈笑道“有墻瓦可以遮蔽風雨,有堂廈可以同親友聚會,這已經是非常難得了。伯山你大宅雖好,也是因為壯功得賞來的恩賜。我今只依傍在你勢力之內,便已經不患衣食居住了,若再不滿足,能不遭群眾唾棄”
他倒是知足常樂,但李泰在將這宅院里里外外逛了一圈后還是有些不滿。這座宅邸占地五六畝,前前后后廳堂屋舍也有著足足十多間,居住個主仆二三十人是綽綽有余。
但凡事最怕對比,跟大行臺賜給李泰那宅邸相比,這座宅院可謂是小巫見大巫,更不要說老丈人獨孤信還在摩拳擦掌準備大修大造一番,可想成品必然更加華麗堂皇。
李禮成所言雖然有道理,但外人并不這么看。他們堂兄弟兩人前后婚期不遠,來賀賓客必然也有不少重疊,若見兩人差距如此明顯,難免會有物議滋生。
負責此事的家人見李泰在這宅中只是皺眉游走、滿臉的不悅,便連忙說道“京中可觀宅業本就有數,或是有人在居,或是收在官中,可供訪買的實在不多”
如今的長安城本就頗為狹小,孝武西遷后又有大量洛陽權貴朝士們追隨入此,圈占了大片的生活區,也的確沒有什么好地段可以任由揀選。
“我知伯山你康慨重義,但這座宅業本來就是我自己選中的,也不必見責家人。你久處京外,不知此間謀生辛苦。我單丁獨戶享此數畝大宅已經是非常的寬裕,如今仍有其他親友祖孫并處一舍、起居不敢長身呢。”
李禮成又開口說道,而元亨等也都紛紛開口表示所言不虛,你不要以為自己得大行臺賞賜一座能夠行車跑馬的大宅,就以為別人家起居一樣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