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蒨聽到這話后,眸光閃了一閃,但卻并沒有開口打斷沈恪的話。他也并不是聽不得不同的意見,而且現在情況也很明顯,單憑人多勢眾的確很難勝過唐軍,更何況究竟哪一方兵力更多還不好說。
之前他主張將吳中師旅聚集在長城縣中,主要還是為了加強對鄉勢的掌控,可是現在真正強大致命的打擊到來,這掌握在手中的鄉勢看來似乎也是難以匹敵,自然也就需要另作他計。
見臨川王并沒有開口斥責自己,沈恪才又說道:“南船北馬、各有所長,而今大勢敵強我弱,更加需要注重自身長處的發揮。前者奸賊投敵、大江失守,舟師憾失用武之地。太湖水淺,更不利于舟師進退、擾斷敵之后路。
當下之計,或應暫避敵之鋒芒,且引精卒南走錢塘,余者鄉士散歸鄉里。唐軍若情急來攻,便受錢塘江所阻,若是巡狩吳興,則鄉人各自拒之。只消將戰事拖延入春,春潮漲起、河渠俱通,敵騎難再恣意馳騁,而我師旅則可乘舟北進,次第收復失土!”
沈恪的策略跟錢道戢也差不多,都是將集結起來的吳中部曲再化整為零的散諸鄉野,讓唐軍為鄉土勢力所困,不能速戰速決。
所不同的是,沈恪的計策要更全面,還包括有主力向南轉移、等待春汛到來后再仰仗水師來收復吳中的計劃。當然可能錢道戢也有類似的想法,只是沒有機會講下去。
“長史所言確是穩重之計,當下倉促與敵決戰實在吉兇未卜。況今唐軍南來,本就是為的征討會稽。今我吳興地當其上、不得不戰,但會稽方面也不能就此置身事外。唯有兩處聯合,才有戰勝強敵的機會!”
等到沈恪這一番話講完,在場其他人也都紛紛點頭附和。
讓他們眼下便與唐軍交戰,他們的確是心里有點打鼓,若是能夠用空間上的轉移來換取時間上的轉機,對他們而言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而且這一次唐軍矛頭直指會稽的侯安都,結果他們在吳興這里拼死為侯安都阻攔敵人,其人卻悠然于浙江南面,想想也讓人覺得有點心態失衡。
陳蒨心里也已經暗生退意,眼見眾人都已經達成了共識,于是便點點頭沉聲說道:“賊焰兇熾,難能力阻,只好暫時轉移。但此番暫退絕非敗逃,南去錢塘之后,諸位亦應謹記此辱、臥薪嘗膽以圖光復鄉土!”
接下來,他便快速的交代了一番撤離事宜。有鑒于唐軍騎兵力量強大,他也不敢松懈托大,留下沈恪等幾名部下收拾殘局,自己則率領千余精銳乘馬先行往錢塘方向而去。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