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當唐軍屠殺府中鄉徒們的時候,外面這些劫后余生的降人們才將心中的怨恨發泄在了沈恪的身上。
而今若干鳳這一番話又向他們揭露出一個殘酷的事實,那就是鄉土的禍難是這些權貴們引來的,禍難到來前他們又提前逃跑,等到鄉土鄉人們飽受苦難之后,他們又以一副救世主的面目重新出現,打著重建鄉土的名義去收揀荒田、奴役百姓!
“誅盡元兇!誅盡鄉賊!”
在經過若干鳳的一番啟發之下,眾降人們一時間也都是義憤填膺、惱恨至極,心中再也沒有了對唐軍的抵觸與敵視之情,有的只是對那些鄉賊豪強們的深深怨恨,于是便都紛紛振臂怒吼起來。
借著降人們這一股憤慨不已的勢頭,若干鳳便又繼續說道:“王師此度入鄉,非為殘害吳中鄉人而來,爾等前受奸賊蒙蔽、故而敵視王師,如今既知悔改,亦不必再作懲罰。唯此前聚此諸多元兇鄉賊,心存忤逆、詆毀王師,非但不知悔改,反而逃散四方,仍欲為敵,實在罪無可恕!
爾等鄉徒若欲歸鄉者,飽食之后各自散去,若欲歸義投誠、效力王師者,則分給甲杖,為我王師向導,破賊之后并有獎賞,是去是留各憑爾愿!”
聽到這一番話,在場眾降人們心情又變得糾結起來。有了之前王府中那些亡魂的前車之鑒,他們也深刻意識到眼下任何一個決定對他們而言都是至關重要,自然也不敢再輕率的做出選擇。
“請、請問將軍,若是某等選擇歸鄉,之后還會不會受到王師追剿?”
場面沉默了好一會兒,才有人舉起手來戰戰兢兢的發問道。
若干鳳聽到這問話后便微笑道:“之前已有明言,王師此番入境,并非是為殘害鄉人而來。你等離此之后,只要不再投奔諸鄉賊、繼續與王師為敵,自可安居鄉里,無受王師滋擾。”
“那、那小民愿意歸鄉,懇請將軍放行!”
聽到這一回答后,當即便有十數人又舉手表示道。
若干鳳對此也沒有多說什么,只是擺擺手示意營地內外的甲兵們分開一條通道,任由這些人離開。
那些降人見狀后便連忙疾步往營外行去,前前后后陸續有百十人選擇離開,而其他大多數降人,還是站在原地選擇觀望。
這時候,又有降人闊步行出,深拜在地并大聲呼喊道:“小民愿為王師向導!前受惡賊蒙蔽,只道北、王師殘暴不仁,如今被王師包容賜活,才知大唐王師乃是仁義之師!惡賊蒙蔽小民、引禍鄉里,吳中兒郎亦絕非顛倒善惡、不能明辨是非的蠢物,小民與此鄉賊誓不兩立,愿共王師一同殺賊!”
“哈哈,好兒郎!民心如金,賊雖棄之,我卻珍視!給其甲杖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