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軍跋扈,不敬士人,恃其雄壯,虐人用威,致我鄉情大遭侵害,知其必不能久,某等忍辱偷生、待王歸耳……”
這信上的辭令語氣可謂是非常悲愴,然而陳蒨卻看得眉飛色舞、目露精光,尤其當見到信尾落款乃是他之前在吳興鄉中屢加招攬而不肯來就的沈眾時,他臉上的笑容便越發的歡暢起來:“老物自以計深練達,固執不肯與我共事,今遭唐人恫嚇威逼,當真是自釀苦果!”
他如今雖然已經逃到了會稽,但是對于吳中訊息仍然有獲知的渠道,自然也清楚知道如今唐軍在吳興境內大肆掃蕩那些之前聚集在他麾下的豪強們。
得知這一情況后,陳蒨的心情也是頗為復雜。一方面心痛于這些人事力量的損失,隨著唐軍在吳興的掃蕩力度加強,眾多對其心懷敵意的豪強都遭到了清理,來日就算他再率部殺回吳興去,境中鄉情勢力怕是也要變了模樣。
另一方面他心里還隱隱有些幸災樂禍,之前選擇撤離吳興的時候,他也曾經招攬勸說讓當中一些豪強率部追隨他一起南來,以便于保存實力、伺機反撲,但是這些豪強多數還是眷戀舊巢、不肯棄家追隨。
他們或許還盤算著唐軍到來后應該也會對他們有所包容撫恤,不會痛下殺手,如此一來他們便也可以暫時茍且保全自身,但是卻沒想到唐軍態度如此兇狠,竟然要將他們連根拔除!
如此一來,那些不肯追隨陳蒨南來的豪強們自然是遭了殃。就算是未來能夠反擊成功、將唐軍再次趕出吳中,可是在唐軍打擊中所受到的人員和物資的損傷卻是實實在在的,很難再獲得補償,在未來的鄉勢秩序當中必然要處于劣勢地位,甚至于就此家道中落、一蹶不振。
唐軍如此兇狠的做法,不只嚴重打擊了吳中鄉土勢力,就連那些本來保持中立、只想保全自身的豪強們也都難免心生驚悸,難免兔死狐悲的惶恐。
就比如這個傳書至此的沈眾,之前陳蒨屢屢遣人前往拜訪征辟,沈眾卻一直都在推脫拒絕。
其人因為經歷過舊年江陵的陷落,見到唐皇李伯山對于江陵士民多有優待寬恤,故而心存幻想,認為就算唐軍占據了三吳之地也沒有什么大不了,所以不肯出面抗擊唐軍。
然而這一次唐軍入境的作為卻打破了他的幻想,吳中豪強多遭那些驕兵悍將們的打擊虐待,就算沈眾家一時間還未遭波及,但唐軍的跋扈本性也已經流露出來,未來只會繼續的變本加厲,沈眾為了自救,只能主動的傳書聯絡他之前不肯依附的陳蒨,希望其能快快率軍殺回吳興、趕走唐軍。
“你等諸位對此是何看法?是否已經到了反擊之時?”
在收到沈眾和其他一些吳中豪強的暗中傳書之后,陳蒨便召集麾下心腹們對此事進行商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