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許諾要資助臨川王三千石糧食,那是留下一個鉤子吸引臨川王過江之后快速到武康來,從而讓他一家盡快脫離危險。至于這幾個走卒既沒有帶來什么好消息,也不是什么顯赫人物,沈眾便有些吝于招待。
“不需勞動炊火,只要灶間有什么殘羹剩飯掃在甕里,容某等稍作進食,也有力氣歸告將主,某等便不勝感激了!”
幾人倒不覺得沈眾是因為吝嗇小氣而不肯管飯,畢竟其人剛才一番表態可謂是慷慨激昂,而且他們入莊來也多見莊人面露菜色,一看就不像是什么飲食富足的家境,而眼前的沈眾只穿著一襲舊衣,襟前易磨損處還打著補丁,也可見其家居用度之清貧。
因此這幾人心中也頗感慚愧,如果不是實在餓得受不了,他們也都不好意思再留下來蹭飯。
沈眾見這幾人還有點不好打發,便有些不耐煩的抬手示意家奴將他們引往廚房去。只是他們一家每天進食都是定時定量,只有可能不夠,怎么可能還有剩余?
所以當家奴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沈眾想了想之后便又吩咐道:“既然臨川王師旅近日不歸,牛馬也無需飽飼。剩下的豆粕雜菽,收去灶上添一把火,給這些餓卒作食罷。”
這做法實在是有些刻薄,但沈氏家奴們也早已經習慣了主公這番做派,聞言后便也不以為意,轉身便去安排了。
那幾名卒員自然不知沈家莊園中滿倉滿垛的糧食,只道其家已經將要陷入了斷糧之危,又聯想到沈眾在如此貧寒的情況下竟然還準備捐贈給臨川王師旅幾千石糧食,心中對于這樣一位鄉義耆老自是更加仰慕欽佩起來,咬牙吃下半碗豆粕飼料,然后便又匆匆告辭、離開了沈家莊園。
蕭摩訶自嶺南一直追從侯安都麾下,與吳中時流接觸不多,也不清楚沈眾是何樣人,聽到卒員回報之后,也不免感慨此老當真慷慨豪邁。既然沈眾不愿往會稽轉移,那接下來便要去尋找聯絡其他的目標。
不過蕭摩訶也不打算再繼續往吳興內里潛入了,因為風險實在太大,就在此日藏匿在這里的一段時間里,他便暗中窺見有好幾支唐軍的騎兵小隊在左近行過,足以顯示出唐軍也在盡量加強對吳興境內的控制。
他此行主要目的還是查探唐軍后路的軍情,聯絡鄉義只是順帶著的事情。因此接下來蕭摩訶打算將部伍化整為零的往唐軍兵道附近察望一番,如果能夠摸清楚唐軍往返運輸給養的路線以及軍資積存的地點,那意義可要遠比聯絡幾個鄉義大得多。
當然這么做固然風險也不小,但既然已經來到敵后地區,便已經是以身犯險,在承擔了如此風險的情況下,自然要獲得更多收獲才更劃算。
于是一行人便在這葦蕩中繼續等待天黑下來,順便將攜帶來的干糧分食一下。因為不敢生火做飯,一行人只能干啃濕冷且硬的飯團,一個個被噎得脖頸挺直,那體驗并不比幾名卒員在沈眾府上吃飼料好上多少。
傍晚時分,當蕭摩訶還在潛伏的地點給卒員們分配接下來的任務的時候,突然在葦蕩外圍放哨的兵卒低呼道:“將軍,有情況!正有大批軍眾向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