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不會盲目的為了制度上的周全安排便太早冊立太子,他對于兒子的成長和逐步入世有自己的一番設想與安排。
且不說如今的他能夠完全掌控大局,退一步講,就算哪一天他又暴斃穿越了,嫡長在國也是當仁不讓的嗣子人選,統序不會亂。就算時局會迎來一番新的動蕩,那也是因為他英年早逝,而不是因為沒有冊立太子。
對于姚察兄弟想要謀求外任從而避開畿內的各種是非紛爭,從李泰的角度而言,這兄弟倆是有些過分謹慎了。只要他們沒有主動去涉入什么人事紛爭的意圖,自己當然也能明辨是非,甚至還可以通過這一點去打擊一些不安分的人。
但這是從李泰的角度而言,可是對姚察兄弟來說,既然沒有此一類的心思,自然是避的越遠越好。
所以李泰在沉吟一番后,便也點頭說道:“吳地新附、民情未定,賢昆仲本出吳鄉,出牧鄉土確能令鄉人和悅,朝廷也能籍此用宣揚寬仁。省中近日常常就此探討不休,你二人既有此意,便且錄名省中,擇時待用。若是順利,年前或還可成行。京中故舊相識,可以先作一番走訪了。”
他雖然沒有把話說死,但基本上也是敲定此事了,并且心里對姚察的安排已經有了一個打算,那就是由之出任吳興太守。
姚氏本就出身吳興,而吳興又是陳霸先一族鄉土,而且在唐軍南下的時候,吳興人士也多有抵觸,民情方面想必會有一些頑固之處需待細致的梳理,以姚察出牧本鄉既可榮歸鄉里,而李泰對其也比較信任放心。
至于姚最由于年資尚淺,出事地方或為州佐、或為縣令,倒是好安排,不需要格外的計議。
在結束與姚氏兄弟的晚餐后,李泰返回寢宮中時,又不由得想起對姚氏兄弟做出這一番提醒的韋鼎。
對于韋鼎這個人,他還比較有印象,當時其人作為南梁邵陵王蕭老六的使者到山南拜訪,一見面就展現出神棍的一面預言自己將要有王氣加身,結果不久之后江東作亂的侯景便要封自己為王來拉攏自己。
不過之后彼此間便乏甚接觸了,李泰知其到長安來尋求發展,也偶有聽聞其人其事,但并沒有系統深入的了解過。此番因姚氏兄弟再引起了對韋鼎此人的好奇,于是他便著員將韋鼎相關的人事履歷整理一番送入寢宮。
很快相關的資料便送了過來,李泰在翻閱一番后才發現這韋鼎到了關中后居然事跡還挺豐富、過得也很滋潤,尤其是居然聯合京南一干豪強富戶們把曲江池給瓜分了,這就有點讓他不爽了。
雖然公私共同開發建造新都是他之前定下的一個政策,可是諸如曲江池這種地標性的存在,李泰還是不想任由私人分占。
略加沉吟后,他便擬令以韋鼎出任京苑副監并領南苑使,負責于京南修造南苑,南苑自然是以曲江為中心規劃的一片新宮苑。等到這宮苑落成,李泰準備撥給東宮使用。之所以安排韋鼎出任苑使,就是看這家伙過得太滋潤了,讓他怎么瓜分出去的再怎么把地收回來。
待到這任命擬定完畢之后,李泰想了想又給加了一個新的官銜太子中舍人。盡管眼下太子都還沒就位,但也不妨礙先任命東宮官,也給這家伙征地增加點動力。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